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思想坦克》一個時代的結束,How about next?

圖片來源:總統府flickr(CC BY 2.0)

本文作者為俞聖律,原文標題:一個時代的結束,How about next?,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這是一個告別的年代。

在回顧完王建民的生涯紀錄片、職棒即將邁入 30 年歷史的特展之後,一代球星「恰恰」彭政閔宣布將在今年季後引退。

過去兩年,從陳金鋒、張泰山、到彭政閔,這些在棒球場上帶給我們無數感動與紀錄的傳奇球星們,一個接著一個要脫下球衣,告別球員生涯了。

加上今年這最後一年,恰恰在台職一共打了 19 個球季,他在台灣職棒最低迷的時期加入兄弟象,他在最有人氣的球團成為最有人氣的球星,他從職棒人人喊打的年代重建球迷的信心,成為人見人愛的傳奇,這是恰恰,那個來自火星的恰恰。

職棒在 1997 年發生第一次職棒簽賭案,接著在第二年面臨台灣大聯盟成立,兩聯盟分裂對立,接著時報鷹、三商虎、味全龍在兩年內相繼解散,台灣的職棒環境一夕間從最頂端跌落谷底,恰恰在相對低迷的 2001 年加盟兄弟象,當時陳金鋒、陳致遠等選手的名氣都高於他,沒有太多球迷認識這個看起來樸質憨厚的大男生。

但在經過一個球季的磨鍊之後,他開始接下前輩們的棒子。2001 年 11 月世界杯棒球賽重新帶起台灣球迷對棒球的熱情,彭政閔雖然沒有趕上那次當國手的機會,但他在職棒場上漸漸嶄露頭角,也撐起慢慢復甦的職棒環境招牌。2003 到 2005 年他拿下職棒打擊王三連霸,從 2001 菜鳥年開始,連續 15 個球季打擊率在 3 成以上,直到 2016 年季中受傷才中斷了紀錄,多年來他在職棒拿下的獎項不少,但與他的名聲比起來好像又少了一點,看看他在職棒受歡迎的程度,讓他自菜鳥年到去年(相信今年也將會是),年年入選明星賽,這項空前的紀錄,恐怕未來也很難突破。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不管是如火星人般的「恰式打法」,或為人稱道場上的人品,或是身上那件黃衫,還有今年應該有機會達成的生涯兩千安、甚至 200 轟,與已經達成的 200 盜、千得分、千打點,恰恰的人氣維持不墜,也撐起後來曾持續遭遇簽賭案打擊的職棒,在這些年來的一片天。

但在恰恰之後呢?恰恰守住職棒的那些年,台灣棒球曾經颳起一陣旅美風潮,不少頂尖好手紛紛放洋赴美「留學」,比恰恰晚一輩的旅美幫選手,逐漸「海歸」台職後,卻比較難接下恰恰的傳奇地位,包括高國輝、胡金龍等這批打擊好手,甚至也在職棒打出亮眼成績的林智勝等人,在多少有點傷在身的情況下,似乎很難有像恰恰這般能穩定貢獻成績與人氣的功力,讓人不禁擔心,恰恰之後,誰來接班?

王柏融過去 3 年的竄起,似乎讓台灣球迷看到了一個新的希望,今年他要挑戰日本職棒的新環境,對球迷來說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如果能一舉「打怪」成功,他是有機會與陽岱鋼成為台灣打者的新台柱,但接班不可能只靠這一兩人,整體環境如何提升?台灣棒球未來的定位在哪裡?這才是恰恰引退後,台灣棒球真正要面對的課題。

今年職棒即將邁入第 30 年,但球隊規模仍為草創時期的 4 隊,這幾年增加球隊的呼聲從來沒少過,但也因為每場平均進場人數,除了最高峰的職棒 3 年(1992)、義大接手興農找來超級洋將曼尼(Manny Ramírez)的職棒 24 年(2013),這兩年有超過 6000 人之外,這些年各球團再怎麼使出渾身解數,場均人數始終只能在 5000 多人上下起伏,無法突破的市場限制,也成為職棒各隊在「招收新生」的議題上舉棋不定,甚至設下較高門檻,讓不少有意試水溫的企業,大多停留在「放話」階段。

當想入學的新生們還在猶豫不決時,過去自己決定「退學」的老同學「味全龍」,突然又提出想要「復學」的想法。

這對許多昔日龍迷來說,真的是百感交集的複雜心情。一方面當然欣喜老牌球隊的可能回歸,但提出想重回台職想法的,正是當年接下味全經營權,然後在味全龍職棒隊完成三連霸後,「狠心」把球隊解散的頂新集團。而頂新過去幾年的假油事件,更重創了台灣民眾對這家企業的信心,一連串的「滅頂」行動,仍默默在延燒…頂新這個時候公開提出「復辟」味全龍的想法,職棒這幾年已經被不少喊著加盟的企業吃盡豆腐,該如何應對?

儘管味全龍已經解散多年,仍有不少龍迷。頂新魏家的「復學」舉動令龍迷百感交集。圖為2014年中華民國職棒退役聯盟(OB聯盟)公益對抗賽時,前往天母棒球場加油的龍迷。創造未來,迎接康莊 。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負責人被關進大牢,對財大氣粗,多年前前進中國獲利的頂新集團來說,元氣大傷是有,但經營職棒的預算對他們來說仍是九牛一毛,高門檻的加盟權利金似乎也問題不大,只是如何面對「清新健康」的職棒高標準的形象門檻?

與其他一直喊著想要入學的企業有點類似,在還沒正式提出申請前,先對外放出了風聲,當然,大家都知道「試水溫」的意思,有著受到金融案件纏身的中信金集團,在投身職棒事業後,似乎形象有點拉回的前例,頂新想讓味全龍復活,當然與形象拖不了關係,但這個題要怎麼解?

前面提過,「恰恰」彭政閔的退休,是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而台灣棒球正面臨著下一個時代會是什麼樣貌的問號,有沒有可能,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新的道路來?

頂新目前的做法,試圖先找回過去的榮光、龍族選手、老龍迷等等,但這可不是那個味全龍三連霸時期的職棒時空了,想要扭轉企業形象,不是光靠味全龍 3 個字就能辦到,如果想成為關鍵的第 5 隊,如何重新看待台灣棒球的經營、生存之道,有能力走出一條創新,並帶領台灣棒球找出方向,頂新若有能力辦到這點,也許台灣球迷會給他們一個對社會大眾贖罪的機會。

先要面對目前台灣職棒經營的困境。平均進場人數 5 千多人,應該就是這個市場較難突破的底線了,重新思考台灣棒球的定位,這是後恰恰時代的重點,王柏融的外銷成功,與過去幾年旅美幫大量傾銷赴美的過程,證明了台灣是有能力培養棒球人才的地方,但缺乏有效的訓練計劃與模式,造成找得出璞玉的 prospect,卻無力進一步雕琢成更進一步閃閃發亮的「球星」的尷尬處境,這也是為什麼在恰恰之後,要找到一個兩個或一個世代的接班,看起來是如此困難。

所以新的時代,邁入第 30 年的職棒,要認清在自己在區域、全球棒球的定位,當一個「人才訓練所」未必是壞事,但如何打造一個高度競爭,球員能展現真正職業水準的環境,那可是第一要務。看看大谷翔平的例子,日本火腿如何在過去幾年不斷提升他外放的價值,同時又能在日本國內的職棒靠著他的魅力賺取票房與商品的收入?日本火腿把玩有價值的 prospect 並不是只有大谷翔平一個例子而已,在日本職棒的自由市場中,經常看到火腿隊選材、培養、成為球星身價提升後,再成為他隊更高價值球星的案例,因為這支球隊在尋才、選材、培育與訓練、經營的目標相當明確,也始終有一套自己的計畫在走,球隊在精準的目標與計畫執行中,仍然能有漂亮的收入數字,而選手也能有更好的職涯規劃,與成為一流球星的機會。

圖片來源:總統府flickr(CC BY 2.0)

有時常在想,恰恰雖然人氣這麼高,但真正能帶給球團收入,甚至更明確的說「票房」到底有多少?也許有人會說,那是「無形」的精神力量!但對於職棒球團來說,能賺錢才是真本事,我們是否在棒球文化上,能以「球星」為主體,發展出更大的「價值」,讓運動走入生活,讓更多人愛上棒球、愛上運動?那就不能走一步算一步,在這全球化的過程中,需要更精準的計劃與經營眼光,不要害怕流動,能讓源源不絕的人才能不斷湧上來,個個都有成為一流球星的能力,還會害怕下一個世代沒有人接班?

頂新該怎麼做?消費龍迷往日情懷的那招已經沒有太多意義,是否頂新能只以贊助的角色,不涉入經營面決策,讓重新回歸的味全龍是以新的面貌,球團獨立經營,帶入全新的觀念,完整的選材、訓練與人才培育計劃,加上結合在地與全球化的經營概念,那也許是頂新,或是台灣棒球下一步的答案。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