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基進專欄》國際連結系列二:維護自由航行的印太,拒絕台灣海峽內海化

圖片來源:截自台灣基進臉書

台灣是世界上防空密度最高的地方,加上經過幾十年建設,台灣本島適合登陸的海岸也有完善的反登陸設施,這讓解放軍不得不謹慎視之。為了達到控制台灣的目的,解放軍武力進犯台灣的可能途徑之一,就是在週邊實施封鎖,斷絕台灣的能源、糧食輸入,以達兵不血刃,達成統一之目的。

封鎖台海做為中國對台侵略可能手段

中國 2022 年 8 月實施大規模圍台軍演,便是對台灣實施「隔離」或「封鎖」戰術的試行,被認為是中國進犯台灣的重要軍事手段,而且可能比大規模兩棲登陸更具可行性與威脅性。

台灣能源自給率還不到 2%,9 成 8 以上的原油、煤炭及液化天然氣都仰賴海運進口;糧食自給率也是逐年下降,穀類、油品與乳品大多仰賴進口,2020 年僅剩 31.67 %,不但遠低於法國 320%、美國 120%,連同為海島的日本 40%也不如。突顯解放軍若真對台採取數周,甚至長達數月的封鎖,能源及糧食來源一旦中斷,將對台灣持久防禦及民心士氣造成重大衝擊。

美國《外交政策》也提到,俄羅斯已經明確表示,如果中國提出要限制台灣的能源供應,俄羅斯可以選擇與中國合作。畢竟,中國在俄羅斯能源出口所占的市場份額比台灣要大得多,並且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在維持俄羅斯能源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俄羅斯可以把向台灣出口的部分能源轉移給中國,作為一種施壓策略。

不管是斷油、斷糧還是斷能源,這都是一種經濟封鎖的手段。然而,美國、日本與歐盟也都多次聲明台海安全的重要性,中國若真封鎖台海,世界各國不會坐視不管,台灣政府也應該大聲疾呼,籲請世界各國採取相對應的行動。

台灣基進主張

  • 斷然拒絕中國將兩岸問題內政化以及台灣海峽內海化的意圖
    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心,北接日本、韓國,南通菲律賓、新加坡,是船隻從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前往西方的重要航道,特別是歐洲。中國大陸與日本分別是全球第二、三大的經濟體,南韓也是東亞半導體大國,三星半導體的先進製程地位僅次於台灣。

    根據《彭博》統計,全球 5,400 艘貨船當中,2023 年 1 到 7 月就有 48% 的船隻通過台灣海峽;而全球容量前 10% 的大型貨船中,更有 88% 會經過台灣海峽,它們大多服務歐洲航線,載運衣物、電器、手機、半導體等貨品。

    台海是全球密度最高的航線之一,除了連接中國、日本、韓國外,向南則通往新加坡麻六甲海峽,隨後轉進印度洋與地中海域,連接歐美大國。台灣向中東購買的原油與天然氣,也是走此航線進入各港口。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台灣生產全球 92% 的先進製程晶片,對全球製造業而言台灣海峽地位當然比黑海更重要,只要些微擾動就會影響全球航運,若台海遭到封鎖、甚至爆發全面戰爭,都會嚴重衝擊全球供應鏈。

    因此,提高「台灣是世界的台灣」的呼聲,是拒絕中國將「兩岸問題內政化」以及「台灣海峽內海化」意圖的積極反戰、止戰、備戰的手段。使中國必須將封鎖台海所造成的國內與全球經濟損失,列入開戰成本的計算,使中國不敢輕啟戰端。

  • 台灣要積極回應世界對台海航行自由的呼聲。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七年建軍法」完成立法,內容包括捍衛台海自由航行權,這是法國國會首度將台灣納入法案內容,法國更是全球首個以立法方式保衛台海自由航行權的主要國家。台海議題不只是亞洲、印太地區的議題,而是全球共同關注,因台海動盪將影響全球利益,確保和平穩定成為民主陣營的最大共識。

    國際大多認定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美國與盟友時常派遣軍事船艦通過,表達自由航行的權利。但近期中美雙方會談中,中國多次宣稱「台灣海峽是內海」,讓國際感受到中國對台海施加的壓力有增無減。

    在烏俄戰爭尚未結束,中東戰火又起,全球多事之秋,中國不顧自身經濟停滯、一帶一路走不出去的困境,非但沒有減緩對台施壓,反而在台海周圍進行集中且具協調性的海空軍力操演,意在熟悉戰場,一旦有可乘之機,可能趁亂發動奇襲行動,台灣與國際不可不防。

中國屢次軍事演習展示,解放軍有能力封鎖台灣海域,若台海真遭到封鎖,將會是全球供應鏈業者的惡夢成真。除了面對侵略本島的戰爭,台灣也要思考中國封鎖的反制策略,避免經濟癱瘓。

台灣基進認為,在國內政治上,台灣應明確拒絕中國試圖將兩岸問題內政化的意圖,對於意 圖欺騙、削弱台灣人民抵抗意志的政客斷然說不 ;國際上,台灣也應斷然拒絕中國試圖將台灣海峽內海化的意圖,積極回應世界對台海航行自由的呼聲。台灣海峽的自由開放,方符合國際利益;台海安全國際化,才是台灣最好的保障。

圖片來源:截自台灣基進臉書

原文出自台灣基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