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動不動就問「如果中國打台灣,美國會來救嗎?」的人,絕大部分就是「潛意識裡希望美國別來救」的人。
這種人會這樣問,正因為他們對「中國打台灣」的正當性無所謂,或頂多是「好奇」多於「關心」。
「好奇」是「置身事外」,「關心」是「首當其衝」。或根本就認為是理所當然。
否則他/她們的問題應該是:「美國『該』來救嗎?」而不是「美國『會』來救嗎?」
問「會來救嗎?」,答案就只有「會」或「不會」,一翻兩瞪眼而跳過對「中國打台灣」有無正當性的討論。然而,若問「該來救嗎?」,答案雖然也是「該」或「不該」兩種,但光「該」的概念即已隱含「有此義務、責任」或「救台灣符合美國及區域利益」的意涵。兩者可複選。
那麼,「救台灣」的前提即是:「同屬民主,同舟共濟,責無旁貸,必須得救」。更別說台灣的其他重要性了。如在印太戰略聯盟裏的樞紐地位,和半導體領頭羊的關鍵角色。當然,儘管思維裏有「該」,並不保證動作即必有「會」,但至少,肯定了「救台灣」的道德性,否定了「打台灣」的正當性。
其實,真正認同台灣的人也不應説「如果中國打台灣」,而較應説「如果中國侵略/侵犯/入侵/攻擊/攻打台灣」。
「侵略、侵犯、入侵、攻擊」到「攻打」這幾個動詞都有「問責」或直接「譴責」行為者動機邪惡的意涵。「打」則是動作清楚而動機模糊,也就是說,有替「行為者」(中國)之暗黑動機洗白的意圖。「希望美國不會來救」,這種人已經夠糟了,可,還有更糟的,那就是「希望中國打台灣」。
此時的「打」就隱含著「懲罰」的意思。懲罰啥?他們心目中的「台獨」!還有啥?!那,我們台獨,他們反獨,差別在哪?
差別在,我們看到台灣想到的是「土地」。他們看到台灣想到的是「領土」。
當「寸步不讓的領土」選不過「當仁不讓的土地」時,對他們來説,「台灣」和「台獨」就是同義字。那,只有靠中國來翻盤囉。
當兩邊聯手威脅「台灣」時,就變成兩邊都是同一國的了。那,既然都和人家同一國了,字典裡哪須有「投降」這兩個字?!
結論:
建議最好是別問「美國會不會來救」,這樣問的人反正是沒救了。
引伸:
那些強調「烏克蘭」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或稱「北約東擴」)所騙或背叛的人,其實是在暗示「烏克蘭自找的,普丁打得有道理。」
請問,退一萬步想,就算美、歐各國沒在救烏克蘭,難道就表示「俄國侵略烏克蘭」有理?更別說,他們是以別的方式在救援烏克蘭。至於有效抑或無效,另當別論。回過頭來看,老問「如果中國打台灣,美國會來救嗎?」的人,招了吧,你們心裡不就是想著:「如果中國打台灣,而美國不來救,那『中國打台灣』就有正當性了。」?
中國若侵略台灣,有無美援,我們都會挺身護國。但是,中國會不會「打」台灣,我其實不那麼擔心。
反正中國自己説「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那,中國如果打台灣,就證明「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剛剛好而已。
詛咒台美?想得美!
原文出自謝志偉粉絲頁,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