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黃寶玉專欄》台灣親子共讀率低讓教授很驚訝!然後呢?

圖片來源:中央社

兒童節剛剛過,一份第一次針對華人地區調查的報告告訴我們,在台灣「有三分一的家長不與親子共讀,每週共讀超過四次的只有三成,皆低於國外家長」,讓負責調查的師大教授很驚訝。只是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的是,社經地位偏低、偏鄉的家庭,共讀率更少。

圖片來源:截圖自衛福部親子共讀推廣影片(影片見文章最後)

這則新聞讓我想起不久前,筆者走進鄰近的關山鎮圖書館,正好碰上親子教育圖書巡迴展,面對一桌子好書,我開心地挑了起來,從最熱門的新課綱素質教育、翻轉教育、國外最新教育理念、繪本等等,目不暇給。我心想,這資源也太好了吧,舒服安靜的環境,嶄新的書堆到你的面前隨便看。隨即,一轉念,抬頭看一下四周,嗯,沒什麼人,和我每次進到圖書館的人一樣,一兩個老先生在看報,三四個圖書館員在工作。

「最需要這些免費書籍資源的家長一定正忙著工作賺錢養家吧?!」

我心裡有點落寞,因為這幾個月在小孩的幼兒園接觸下來,我知道,小孩同學的家長,個個都很忙,出外打工的不少,留下來的每天的農活、小工讓他們忙不過來,我不覺得同班的二十多個家長,哪個家庭會來圖書館看書(因為是巡迴展,不能借閱)。我們身處鄉下、部落,同學家庭很多就是教授說的台灣社會「社經地位低」的一群人吧。

親子共讀對幼兒發展很重要,教授當然知道,所以他很驚訝台灣的共讀率低。我會知道,是因為在加拿大的時候,剛生產回到家不久,衛生所的護士就告訴我,小孩大一點點就可以唸書給他們聽了,我虛應了一下,想說他們剛出生沒滿月,我傷口還沒癒合,你跟我說這個不會太早嗎?在小孩三個月去見家庭醫生時,醫生告訴我,小孩再大一點點就可以給他們唸書囉。六個月的時候去見家庭醫生,醫生直接問,有沒有開始給他們唸書?我說有!他滿意地笑笑說,好,因為這很重要!!那,台灣部落裡的家長知道嗎?新住民媽媽們知道嗎?年輕早育的媽媽知道嗎?在台灣,幫小嬰兒打疫苗的衛生所醫生護士會跟家長說共讀的重要性嗎?

還好,至少我知道,小孩幼兒園老師幾乎每天都念繪本給小孩聽,看到上述則新聞時,我也傳給園長惠慧老師看,惠慧老師語重心長的說,每週都有讓小朋友帶書回家去念,但是她知道,有些家長還是沒做。對於隔代教養的家庭,老師的建議是讓部落的哥哥姊姊唸書給小朋友聽。老師當然知道閱讀對小孩的重要性,老師也發現大部分小朋友都對故事很有興趣。只是家長不和小朋友共讀,他也很無奈。

學校老師很認真的想推動親子共讀,小鄉鎮的圖書館很認真的想推動親子共讀,師大教授很認真告訴大家親子共讀的重要性,然後呢?那三分之一沒有親子共讀的台灣家長會改變嗎?弱勢家庭的孩子們怎麼辦?當然沒有親子共讀也不會怎樣,只是,我認為,政府應該有個機制,充分告知家長這些對小孩發展重要性的資訊,讓每個孩子有公平的機會。如同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讓家長充分瞭解不能傷害、虐待幼兒,幫助家長減壓等基本的工作,政府責無旁貸。如何有效動員政府基層人員,如社工、衛生所護士、家庭醫生、幼兒園老師這些第一線接觸嬰幼兒發展的人員,與家長充分溝通,幫助家長(特別是弱勢家庭),實在刻不容緩。

說實話,雖然我非常喜歡圖書館,但我不覺得圖書館可以幫助到這些真正需要免費資源,或者缺乏資源的家庭,我們需要一些多元管道去主動接觸(reach out)教授口中令人擔心的弱勢家庭。以新住民為例,筆者作為新移民在上語言班時,加拿大政府就會安排社工到語言班講關於婦女安全與家暴防制的信息,這個作法非常有效,可以做為借鏡。再者,一個無需調查也能知道的現象是,不是很多家長會去圖書館,但肯定所有家長都有一個 LINE 或臉書帳號,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強化溝通肯定有幫助。

筆者在「偏鄉」不到半年的近距離觀察發現,

台灣社會「貧富」差距真的很令人傷心,

這「貧富」差距不單單是金錢上的,更是資源上的、資訊上的。

台灣教改吵得沸沸揚揚,馬上要實施「新課綱」素質教育,請問,我們社會上這三分之一「跟不上」的家庭,會是這場教改、翻轉教育的獲益者嗎?還是會更加「跟不上」?這三分一的家庭會知道天龍國家長在意的「STEM」教育嗎?筆者認識身邊的「新住民」媽媽,他們基本上都是「直接放棄」,因為他們根本無從瞭解「新課綱」、「翻轉教育」,也不知如何「親子共讀」,他們很「認命」,因為他們注音符號都記不全,更別說英文字母,但是這對小孩子公平嗎?

台灣不是那種希望把不同家庭小孩教育成「既定社會階層」的社會,我知道的台灣,是「均富」的社會,每個小孩,每個家庭只要願意,都有公平的機會,我們的下一代可以嗎?

本文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台灣親子共讀率低讓教授很驚訝!然後呢?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