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一年前,某電視台訪問一位名歌星,談到對岸中國,節目主持人是稱「大陸」,歌星則是口口聲聲「內地」,而且提到時不忘加重語氣,彷彿表態之外,也有糾正對方用語意味。國人看到這段訪問,應不難了解她何以有此表現,硬要把自己國家矮化為邊陲。
歌星不見得很喜愛說「內地」,但她知道跟隨主持人稱大陸,以後可能被指為主張一邊一國而被封殺,從此不能在「內地」登台獻唱。她自然不願斷送掉中國市場,從此收入減少。而該歌星這一表現也非特例,一般前赴此國闖蕩藝人基於同一顧慮,也皆普遍遵守這一潛規則。
台灣藝人這一表現,或令國人聯想起麵包師傅吳寶春所發表,自稱生於「中國台灣」,支持「92 共識」,以身為「中國人」為榮乞憐言論。兩者背景各異,卻有一共同現象,是即同為台灣國民在並非迫於衣食,也未受到暴力強制狀況下,選擇向要脅勒索者低頭,所反映者是可哀的喪失骨氣。
當年滬上名報人金雄白撰文描述往昔上海灘百態,曾寫到下等娼寮,妓女跪倒街巷哀求過往路人發善心「光顧」。因為若不能製造「業績」,不唯要遭老鴇毒打,即連吃飯也成問題,讀來令人有人間何世感慨。
苦命妓女徹夜放棄尊嚴跪伏街巷,世人只有哀憐而絕無理由輕視譴責。但歌星和麵包師傅並未面臨同樣殘酷絕境。歌星擁有財富只怕一生也食用不盡,麵包師也已在台灣賺飽。兩者都有何必要誠惶誠恐,屈從極權敵國種種清規成律或無理要求。
政壇新起「巨星」韓國瑜試圖為麵包師開脫,發言大意說吳寶春是單純生意人,不須對其所說作政治解讀云云。言外之意應是吳不懂政治,未必了解自己所作聲明已傷及國人感受,而吳本人之解說也大致如是。
然而兩人的辯解卻忽略掉事件真正要點。
吳師傅可能對政治全無所知,然而他應該知道,不論壓力是來自中國官方或網路狂熱份子,一個人被脅迫說出他根本不需要說,也可能不願說的話,不是很光彩表現。
而尤其是他若不做這一番表態,當地公安武警也不致祭起顛覆國家政權法令,把他「李明哲」掉。這或是他真正讓人看不起之處。大不了認賠退出中國市場,有何需要如此自我作賤?
不論前述歌星或吳寶春,或更早被脅迫交心小藝人周子瑜,都從未參預任何政治活動。所以縱然觸犯忌諱不稱內地,或拒不表態承認是中國人,諒都不致被啟動反分裂法,入境即關入大牢。最嚴重後果,應也不過是遭到封殺,不能繼續在中國賺錢。然而不能在中國賺錢即真會餓死?為求能在中國賺錢,是否即使放棄最起碼自尊也在所不惜?
很可哀的是,這也正是今天眾多國人的寫照。而不論世間任何國家,倘若國內盡是沒骨氣沒自尊國民,這國家只怕也難以長遠獨立自主生存。本文此言,或也不是杞人憂天。
而更可憂的是,今天台灣所謂年輕世代,莫說對較抽象氣節觀念已很陌生,即令對通俗的「骨氣」二字,恐也欠缺強烈感覺,甚至可能問你一句:骨氣值多少錢一斤?
昔年有一位勇敢台灣人陳智雄,原是在國外從事台灣獨立運動,其後被誘捕押回台灣,因拒絕受撫歸順而被槍決,據傳臨刑猶是拒不下跪,被打碎腿骨而死。「生死安足論」,是當年不少人的骨氣表現。今天在台灣年輕世代群,若要找吳寶春應可找到不少位,但若要找一位陳智雄則恐很不容易。此中原因又是何在?
今天佔據顯著名位,掌控優勢所謂話語權人物,灌輸給年輕世代理念是包容、多元…等等所謂進步價值,但疏少人願意喊出不時髦也不討喜的「不自由,毋寧死」,或是令人心情沉重的「去此一步,即無死所」。(你可能很不喜歡老蔣總統,但他這一嚴肅名言,在當年是真理在今天也是真理,或許比迴廊談話內容更值得國人牢記。)
種種所謂進步價值,大致都是良性理念,但對於「做人要有骨氣」這一認知,恐怕不會有太大助益,不足以武裝年輕世代抗拒,必須面對的要脅勒索壓力。
有學者專家建議把納粹大屠殺、原住民文化資料列入中學教材;也有名教授主張國文課綱應添加原住民文學、女性文學和所謂同志文學以示多元。本文不擬談論這一教育思潮是否方向正確,然而我敢斷言其言無助於激勵年輕一代剛毅骨氣,可能培育出大批「進步」文青,但恐無法教育出另一位陳智雄。
本文現舉一樁我本人早年生活中實例,提供當今掌控教育方向大員,以及主導課綱諸夫子參考。
我早年在中國本土就讀國小,曾讀到一篇記得是課文,或是老師指定課外讀物翻譯文章。內容是有一義大利孤苦男童搭來客輪尋親。旅途中同船不少鉅商大佬看小孩可憐,不時塞給他幾枚硬幣濟助。其後某日該夥乘客在大餐間談笑聊天,批評起義大利人如何之髒之懶,如何之盡是小偷扒手。政壇得起勁時,忽見有一枚枚硬幣飛落他們腳下,男童則是站在門口大喊,「你們侮辱我的國家」!我不要你們的臭錢。
這篇短文,堪稱是骨氣二字上佳詮釋。雖然事隔多年,我也已深深進入生命黃昏,仍清晰記得讀到此文時的感奮。在我坎坷一生中,也曾有幾次面臨能否保持骨氣的考驗。能夠守住起碼底線,或多少也受到其影響。
教育當局是否該多少列入些淬礪人格骨氣教材,培育年輕世代在未來歲月中,敢於昂首抗拒邪惡帝國要脅勒索。
延伸閱讀: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