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反對為奧運移塞納河畔書攤 數萬人連署守護巴黎靈魂

巴黎塞納河畔書攤已有450年歷史,自16世紀起,隨著巴黎拉丁區古老的大學及印刷業一起興盛,為現今世界最大的露天書局。巴黎當局要求900多個書箱中有600個必須被完全遷移,令書攤業者難以接受。圖片來源:中央社
巴黎當局以恐怖行動風險為由,要求巴黎塞納河畔書攤搬遷,部分書攤業者認為不合理,並猜測可能是因書攤將擋住部分觀禮民眾視線。遊客也表示,沒有書攤的巴黎令人覺得非常可惜。圖片來源:中央社

巴黎當局以安全為由要求塞納河畔書攤,在2024年巴黎奧運期間拆卸書箱搬遷他處,引發法國輿論批評並有數萬人連署抗議。業者告訴中央社,願配合封攤,但搬遷將威脅巴黎的傳承與靈魂。

2024 年巴黎奧運開幕式將史無前例首次移師體育館外進行,在塞納河呈現  6 公里長的河上大秀。

巴黎市警察局 7 月 25 日向巴黎舊書攤文化協會發函,表示為確保巴黎奧運開幕式「顯而易見的安全因素」,包括「恐怖行動風險」,河畔旁的書攤有近 6 成「必須」在奧運期間內搬移撤離。

巴黎塞納河畔書報攤已有 450 年歷史,自 16 世紀起,隨著巴黎拉丁區古老的大學及印刷業一起成長、興盛,為現今世界最大露天書店。巴黎警察局信件的強硬態度讓業者不滿,也引發譁然,批評為舉辦奧運傷害文化傳承。

40 多位知識分子,包括多位前部長、國家學術單位研究員、前外交官、法蘭西院士、教授、律師等,9 日連署投書世界報(Le Monde)表示:「如何理解這個災難性的決定…要聞名且歷史悠久的塞納河畔書攤搬遷,拆卸他們脆弱的箱子…為了安全?」

此外,書報社群也啟動「保衛塞納河畔書攤」的連署請願活動,至今兩週已有 7 萬 6000 多人連署。內容表示這些書攤「是人類全球遺產,難以想像沒有書攤的塞納河畔,這將破壞巴黎的靈魂」。

巴黎舊書攤文化協會主席卡萊(Jerome Callais)也將書攤形容為「巴黎的靈魂」,他 11 日接受中央社電訪,指出在各界強烈反彈後,巴黎市政府提出另外2個選項。

第一、由巴黎市政府「負責」搬移並置回書報攤,若在搬運期間書箱出現損傷,將由市政府花錢重新製作。第二、將書箱留在原地,但必須從開幕前 7 天,直到整個奧運期間都必須關閉。

卡萊指出,箱子大多很脆弱,搬運加上重新製作箱子大約要耗費 150 萬歐元(約新台幣 5000 萬元),是非必要的開銷。來回搬遷將耗費時間,且更新後尺寸一致的箱子將會大幅減少巴黎書攤的多元魅力。他表示,9 月休假結束後,將以開幕式隔天重新開業為目標與有關當局討論。

中央社走訪塞納河畔書攤,左岸業者比西埃(Laurent Bussière)告訴記者,這不僅對吃飯工具很危險,更對這項職業的存續帶來威脅。

「搬移很複雜,對書箱和職業都很危險。搬箱子過程很多都會壞掉,鑑於箱子的年代和狀態。很多書報人年事已高,還要先把箱子清空,工程浩大。這個職業很多人都很資深,他們大概都會直接退休,不再回來了。這為我們帶來很多的麻煩,也威脅這個職業,因為要找到新的書報人很困難。」

比西埃和部分同行願意在開幕式期間封攤,配合警察掃雷等安全檢查,「我個人希望能在開幕式隔天重新開幕,夏天很適合書攤,河堤人流量高,若強制我們休業很可惜,對我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月分,對遊客而言則會失去巴黎的象徵」。

右岸新橋旁擺攤的提博(Ghislaine Thibaud)接受奧運期間關閉一到兩週,但底線是讓箱子原地保留,因搬遷會拉長前後耗時。「奧運期間可以關攤,不想看到書攤我們可以隱藏起來。但至少讓我們很快復業,因為我們需要生存,夏天是重要季節。」

她向記者解釋,書攤存在好幾世紀,已形成經濟生態圈,書局會將淘汰的舊書賣給書攤,有人賣家中過世長輩留下的書報或明信片,甚至有遊民翻找垃圾撿到寶藏書報,也都會拿到書攤。

「我們是文化傳承的一環,是巴黎存在的一部分,我們在這是很重要的。不同國家的人都會來書攤,包括巴黎人想找書,或想買耶誕禮物,有些人會避免網路購物。有時也會有客人訂書,做為生日禮物。」

30多年書攤主人拉盧爾特(Géraldine Lallouette)則認為,除安全考量,更可能是因為書箱會擋到群眾觀禮視線。

她表示這幾天獲得很多支持,「來自巴黎居民,他們很喜歡書攤,也有觀光客的支持。我們連署的成效不錯,希望繼續獲得簽名」。

拉盧爾特告訴記者:「書攤是巴黎文化的重要部分,歷史悠久,我們要維護塞納河畔的傳統,繼續販賣書籍、版畫,傳承法國歷史。」

從英國來旅遊的拉特普(Trobe)一家也表示支持書攤,要參與連署。父親湯姆(Tom)認為書攤是巴黎、是歷史的一部分,時代久遠,受遊客喜愛,若奧運期間需要關閉就太可惜了,「我了解典禮考量,而他們也願為安全讓步」。

母親克斯蒂(Kirsty)說,孩子和遊客都會來買東西,「我來巴黎很多次,喜歡在這漫步,欣賞藝術,關閉太可惜了」。女兒伊莎貝(Isabelle)則表示:「這是法國歷史的一部分,若破壞很可惜,而且它們帶來經濟。」(新聞資料來源: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