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郭永興 ,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到了 2032 年中國經濟會是什麼樣子?可能大家最有興趣的問題是,到了 2032 年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嗎?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今年 3 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時說,若中國大陸可在接下來的 10 年中,每年實現 5% 至 6% 的經濟增長,一直到 2030 年,中國大陸的經濟體量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林毅夫也說,若中國大陸在接下來的 15 年,可實現 5% 至 6% 的經濟增長,到 2035 年時,中國將實現其所設立的目標,相比 2020 年人均 GDP 增加一倍,達到人均 GDP 到 2 萬 3000 美元的水準。
首先我們先瞭解中國的 GDP 在什麼樣的位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的數據,中國 2020 年人均 GDP 約 1 萬 582 美元,相較之下,美國人均 GDP 為 6 萬 3051 美元,大約是中國的 6 倍。中國要追上美國人均 GDP 水平,恐怕 50 年內都不太可能。
中國是有可能在2032的GDP總量越過美國
但是就 GDP 的總量來說,人口眾多的中國有加總的優勢,在 2019 年其 GDP 數額已達人民幣 99.0865 兆元,按當年匯率,約 14.4 兆美元,而同一年美國 GDP 為 21.7 兆美元。也就是在 2019 年,中國大陸 GDP 規模已達美國的 66.36%,如果未來中國的年 GDP 成長率都能維持比美國高,林毅夫所說的 2030 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是有可能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國是否能夠繼續維持高經濟成長,也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到中等收入國家水準後,停留在該經濟水準,無法進一步躍升到高所得國家的困境,例如南非與巴西都有這樣的問題。根據世界銀行發佈最新的高、中、低收入國家的分組標準,人均 GNI(Gross National Income,國民所得毛額,通常與一國的 GDP 相差不遠)高於 12696 美元為高收入國家,低於 1045 美元為低收入國家,介於 1046 美元至 12695 美元的均屬於中等收入國家。
而中國自從 2019 起,已經連續兩年的人均 GNI 突破 1 萬美元,逐漸接近中等收入國家的上限,如果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一路順遂,那中國將成功躋身高收入國家。但另一方面,如果中國經濟發展停滯,未來十年的人均 GNI 在一萬兩千美元到一萬三千美元徘徊,那中國就真的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面對中等國家的陷阱
如果到 2032 年為止,中國經濟成長的速度,如同林毅夫所期待,維持 5% 至 6% 的好數據,那突破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當然是沒有問題。就經濟預測機構的評估來說,儘管林毅夫的期待是部分過度樂觀,但是中國的持續穩定成長是沒問題的。根據德國民間經濟數據統計公司 Statista 的預估,中國從 2021 年到 2026 年的 GDP 經濟成長為:8.02%,5.6%,5.28%,5.25%,5.11% 與 4.93%。
根據這個預估,中國的人均 GDP 將會在 2024 年前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到達一萬三千美元以上。
不過 Statista 的預估應該沒有考慮到,最近中國的房地產產業債務不履行風暴,因為缺電導致製造業產能受限,以及中國國內疫情再起使得民間消費受制等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最近中國 GDP 評估(10 月 19 日公布),考慮到中國缺電因素等影響,下調今明後三年的 GDP 成長率預測,從原來的 8.0%,5.3% 與 5.8%,調降到 7.7%,4.0% 與 5.3%。
從美國銀行的評估來看中國未來三年的經濟成長率,今年因為有後疫情時代全球需求復甦,出口部門旺盛的特殊影響所以高達7 .7%,明年是因為今年的高基期效應,使得成長率會反落到 4.0%,後年的 5.3% 則是擺脫疫情干擾因素,反映出中國經濟成長潛力的真實情況。
那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成長的潛力在哪裡?根據日本大型壽險公司「日本生命」的智庫「NLI Research Institute」所做的評估,今後的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將會持續成長,但是步調趨緩,到了 2031 年,中國的人均 GDP 會達到兩萬美元以上,但同時,年 GDP 成長率會低到只剩下 2% 左右。
NLI 認為中國今後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都市化的發展,另外一個是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根據發展經濟學的理論,當勞工從農村地區移往都市時,因為都會地區的勞動生產力高於農村地區,自然造就國家整體勞動生產力提高,推升經濟成長。
中國發展新型城市化有助突圍
此外中國近年大力推動「新型城鎮化」,也將有助於中國都市化程度的提升。過去中國大陸城鎮化發展儘管非常快速,但亦暴露出嚴重的社會問題。大量農民工進城工作,成就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巨大城市的發展,卻因城鄉二元戶籍制度而無法在城鎮落戶,不能享有城市居民一樣的醫療、子女教育、住房、就業等權益。例如,2012 年中國大陸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高達 52.6%,但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僅有 35.3%,兩者之落差凸顯「人口城鎮化」未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在政治權利、公共服務、經濟生活、與文化素質等方面享有的待遇,與城鎮戶籍居民的差距頗大,歧視性待遇已衍生出嚴重的社會矛盾。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國政府在 2014 年推出了「新型城鎮化」,其核心政策是建設中小型都市,讓農民戶籍可以在此落地,獲得城市居民應有權利,並且避免巨型城市人口集中所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失衡問題。NLI 認為此種政策推廣城市化的同時,也可以改善城市新移民權益,持續可行性高。NLI 認為中國的都市化比例(總人口中居住在城市人口的比重)在 2020 年只有 63.9%,相較於日本與南韓都低,預計中國將會在 2025 年之後到 2030 年之間,都市化比例會爬升到 70% 以上。在這個都市化發展過程中,都市建設、移住民眾的生產力提升、都市消費的擴大等因素,都會繼續推進中國的 GDP 成長。
NLI 認為中國今後經濟成長的另外一個主要驅動力來自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過去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動力,是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與全球生產鏈的結合,讓中國成為世界的工廠,以出口創造外匯與就業,進而帶動國內建設與消費的起飛。但中國在 2000 年代中期以後,就面對著人口紅利消失,工資上揚,全球生產鏈逐漸外移的挑戰。而中國政府推出的政策,是將中國經濟進行轉型改造,由出口導向轉向內需市場、將勞動密集製造業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產業、製造業為中心經濟體轉型為服務業為核心的經濟系統,NLI 認為這些轉型,儘管不能為中國帶來高速成長,但是可以減緩中國從高速成長降為低速成長的下降速度。
而 NLI 認為中國今後經濟勢必走向低速成長的主要依據是人口結構的轉化。中國人口結構受到一胎化政策的影響,「工作年齡人口」(15-64 歲)的人口數在 2013 年達到頂峰,之後開始下滑。預計將從 2020 年的 9.68 億人,減少到 2031 年的 9.33 億人,所佔人口比例也從 68.5% 降到 65%。此外就中國現在的人口構成結構來看,未來十年中國主要勞動的 14 歲人口數較少,而十年後要步入退休的 50 歲以上人口較多,這樣的少子高齡化趨勢,所帶來的國家生產力減弱,以及社會福利財政負擔,將會在未來十年逐漸拖累中國的經濟成長率。
2032的中國經濟體確有更大影響力
回到文章最初的問題,中國是否會在十年後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樂觀者如林毅夫認為很有可能,但也有專家指出,因為中國的勞動力人口老化問題,以及不斷發生的國內經濟危機(例如恆大地產危機),要超越美國恐怕不容易 。但是事實上,如果就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來計算美中 GDP,中國早已經超越美國了 。此外,就算十年後,中國的名目總 GDP 沒有超過美國,也不影響其在國際間的政經影響力。
因此比較重要的是,十年後中國經濟會是一個什麼狀態。雖然此刻中國經濟似乎充滿不安定因素,像是房地產企業的倒債危機,中美貿易戰的持續,能源與電力供應的不穩定,工作人口比例的持續下滑等問題。但就長遠結構上來說,中國經濟依舊有相當發展潛力,像是城市化的持續進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出口導向轉為內需為主,同時以學習或科技創新來填補中國與先進國家的生產技術落差等)。這樣的發展潛力應該足以讓中國未來十年,維持起初在 5% 上下,之後逐漸下滑的 GDP 成長率。這樣的經濟成長率,是否能在十年後,讓中國達到人均 GDP 兩萬美元的門檻,是一個未知數,但是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讓中國人均 GDP 到達一萬三千美元以上,或者更高的一萬五千美元以上,應該是沒有問題。
所以就經濟層面來說,十年後台灣面對的中國,是一個名目總 GDP 更接近,或者是有機會超越美國的龐大經濟體。再者,就發展經濟學來說,也是人均 GDP 成功進入高所得國家的成功故事。換句話說,十年後的中國經濟在全球更有份量,也更加具有國際影響力。這是未來台灣必須面對的重要挑戰。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