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古早味零食真的很難吃嗎?或許改變的是這三點

圖片來源:截自楊若慈臉書

歷史宅愛吃鬼如我,遇到這種問題,稿子寫不完也要衝出來講兩句話。

大家好,我是楊双子。

圖片來源:截自楊若慈臉書

幾個提問,沙琪瑪是什麼?

糖、麵粉、雞蛋揉製為發酵的短麵條,油炸起鍋,投入調製好的麥芽糖漿拌勻壓緊,冷卻後切塊。酥中帶軟,帶有咬口,壓得極緊實入口,宛如甜糕。

麻荖是什麼?

糯米糰蒸熟與芋泥拌勻切條狀做粿仔乾,兩段式低溫到高溫油炸膨脹為海綿空心粿條,浸入熱糖漿徹底翻滾沾勻,按口味再裹一層白芝麻、黑芝麻、花生粉、米香、杏仁等等,關鍵要芝麻甫炒熟,花生粉新磨成,米香初爆,圖一份清芬悠遠的香氣。

咬一口,牙齒一層一層陷進噴香的果仁、甜蜜的糖漿、鬆脆帶酥且細膩綿密的粿條裡面,簡直多音交響。

豬耳朵是什麼?

雞蛋、麵粉、奶粉、白糖水、紅糖水揉成兩色麵團,桿平麵皮,沾水相疊後捲起,凍冷後切片,油炸(雖然現今改良版常見捨油鍋而就烤箱)。

切薄硬脆,切厚脆中帶酥,質樸卻耐吃,咀嚼微甜,越嚼越香。

薑糖?圖片看起來是軟糖版本。

薑汁熬糖,配方冰糖、紅糖、麥芽糖比例不一,而後融入調勻水分的澱粉如樹薯粉、太白粉、熟糕粉,不斷翻炒至薑糖抱團,倒入模具降溫,切塊或切粒,滾粉令其分明。

薑糖可含可嚼,吃來甜而不膩,韌而不硬,辛而不辣,入口總是醇厚,下肚永遠暖身。

生仁糖?

花生仁炒熟去膜,滾一層麥芽糖漿,再滾一層熟糯米粉,反覆滾成不規則狀的生仁糖。
一顆一口,或者多顆入口,外殼迸開有粉香清甜,內裡花生硬脆而油香撲鼻。

冬瓜糖?

冬瓜切條煮熟,以適當比例與糖漿共鍋同熬,熬至水分收乾,起鍋裹糖粉。冬瓜與糖互相滲透,彼此增味,糖身軟而不失咬口,甜蜜而不膩。

所以,古早味零食是什麼?

糖與澱粉,有時還有油。熱量炸彈怎麼可能不好吃?(喂)

我是說——配方乍看基礎,古早味零食卻致力追求口感變化,而且多層次變化,堪稱常見食材與職人技術的智慧結晶。這樣由甜味、甘味、油脂組合而成的零食,在發明出來的彼時,想當然是令人驚奇的美味。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說古早味零食很難吃呢?

第一點,是時代改變了。人們如今所能品嚐到的食物口感、滋味、層次感都大幅提升,即使可以透過解析理解古早味零食的單純之美,但依然得誠實面對已經複雜了的舌尖味蕾。

第二點則更關鍵,即古早味零食保存期限很長,賞味期限卻極短。我們總在古早味零食的賞味期限過去許久以後,才把它們放進嘴裡,從而我們吃到的不只是「口味單調」,並且「口味失真」。

或許還有第三點,即部分生產者的自甘墮落。當這些零食是為了應節慶批發而誕生,古早味零食的廠商索性追求大量生產、足夠耐放而放棄品質。

於是我們吃到的是沙琪瑪有油耗味,又甜又油。

麻荖外皮潮潤,內裡硬而粗糙。

豬耳朵無味,又硬又乾。

薑糖味苦刺鼻。

生仁糖表皮潮潤,花生充滿油耗味。

冬瓜糖甜膩到爆炸。

就此而言,古早味零食難吃是事實,卻不是全部的事實。

寫著寫著都天亮了(爆)所謂推理要在晚餐後,收尾要在廣告時。

我曾經在小說《臺灣漫遊錄》寫到同樣位列難吃古早味零食排行榜的「寸棗」。

寸棗又是什麼呢?

再寫下去都不用睡了。請大家直接買小說來看吧!再佐幾塊古早味零食,也是很不錯的。

原本出自楊若慈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臺灣漫遊錄” book_author=”楊双子” book_publisher=”春山出版 ” book_publish_date=”2020/03/31″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21/05/截圖-2021-05-10-上午9.08.34.jp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52315?loc=P_0005_002&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2105″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902955.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