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漫談「赤崁」一帶 追溯這片土地原本的主人

台南赤崁樓。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作者:Tess1223

[bs-quote quote=”府城的時空旅人之書,寫給故鄉的悠長情感與記憶。”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赤崁街」這名是戰後才取的,典故顯然來自它旁邊的赤崁樓。不過在三百多年前,已經有人先用過這名字。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率軍攻打台灣,當時在部隊任職戶部主事的楊英,稱呼赤崁樓為「赤崁城」,叫這一帶地方為「赤崁街」。他所說的,不是現在的赤崁街,而是指今天民權路一帶的市街。

台南赤崁樓。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赤崁」是今天台南市區的早期名稱。一六二三年,一位來自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地圖繪製師,已經在他所畫的台灣與澎湖海圖裡,於後來府城的位置寫下了「Samcam」的名字。之後,荷蘭人稱「Saccam」、西班牙人稱「Chacam」,大概差不多都是源於赤崁的發音。赤崁究竟是什麼意思,目前仍眾說紛紜,總之可以確定的是,在荷蘭人來到台南前,這名字就已經存在。

在那幅海圖畫好的隔年,荷蘭人就從澎湖來到當時稱作「大員」的安平。他們不只在那裡蓋城堡,也想進入台江內海另一邊:福爾摩沙島陸地的赤崁。赤崁是新港社群原住民的傳統生活領域。

J.van Braam (荷蘭人)所繪製-臺灣島與澎湖群島圖。
圖片來源:截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

漢人曾有這樣的傳說:荷蘭人在赤崁向新港人買一塊跟牛皮差不多大小的土地,新港人欣然接受,但荷蘭人卻把牛皮剪成線,圈出一大片土地。眼見對方投機取巧,新港人瞠目結舌,卻也莫可奈何。

這般用牛皮取地的故事,很有戲劇張力,感覺很適合配茶點,邊啜飲邊賞聽,所以才會在往後不斷地傳誦吧。然而,講述這個故事的人,其實不只存在台灣,就連在海外也流傳著類似的情節,最早可以追溯到距離府城九千多公里遠、時間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腓尼基人(Phoenicia)。

傳說中,腓尼基人遷移到北非的突尼西亞,向當地部落取得一張牛皮大的土地。

他們也是將皮剪成線,圈出一大片土地,建立了迦太基城(Carthage),日後得以與希臘、羅馬抗衡。

之後,這個故事成為歐洲人的民間傳說。可能是在十六、十七世紀時,這傳說也隨著歐洲人的海外腳步傳入亞洲,變成另一種在地性故事。看來,在這個傳說裡,其實也藏著當時廣闊浩瀚的流動時代。

迦太基城遺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至於荷蘭人到底是怎麼跟新港人接觸的?從《巴達維亞城日誌》的紀錄來看,荷蘭人是以十五匹 cangan 花布為代價,向新港人交換到這片土地,並預定把商館以及中國、日本人居住地遷到這裡,發展成一個新市鎮。

在此之前,依照人描述,當時的赤崁地區,有一條淡水河川通過,土壤肥沃,動物、魚類資源豐富,相當適合開闢維生。而在之後西班牙人所描繪的地圖裡,也生動記錄了荷蘭人在這裡獵捕鹿群的畫面。

綜合這些紀錄來看,赤崁一帶,原本是綠水青山,而且在水聲風拂之間,可能還伴著一些梅花鹿的呦呦輕鳴,彷若原初優美之境。在日後一連串海外移民接踵而來以前,這裡自然作息,未有所屬。原住民,鹿兒們,與滋生之萬物,自己當家作主,都是這片土地原本的主人。

1650 年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荷蘭人所繪臺灣原住民與逐鹿中的族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作者:Caspar Schmalkalden

本文摘自《行走的台南史》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行走的台南史:府城的過往與記憶” book_author=” 蘇峯楠 ” book_publisher=”玉山社” book_publish_date=”2020/02/10″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20/02/7-5e42643870690.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49140?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2002″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900303.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ext_link_2=”http://www.tipi.com.tw/books.php?pid=793″ ext_link_text_2=”玉山社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