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思想坦克》一中各表神主牌還能用多久?或許該重新思考「中華民國」

芋傳媒資料照片 / 徐青攝

本文作者陳瑞麟,原文標題:一中各表能帶來戰略模糊?也許你該重新思考「中華民國」,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最近關於「中國人」、「統、獨」的討論很多。活在台灣,無法迴避這些問題。在台灣,有些朋友認為,應該認同「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以此來建立與「中國大陸」的親近關係,避免兩岸局勢惡化;國民黨的「公開立場」也一直主張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保護台灣的最好政策。總之,在理性上,應該「以小事大」,不要刺激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台灣很不幸地,就在中國旁邊。

這種聲音確實有理性的成分。既然是理性的,當然也可以理性地來討論它們是否可能有缺陷?我想論證的是:這些主張和立場已經面臨無法持續的困境了。

在台灣,除了已經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之外,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同意我們的國家國名叫「中華民國」(ROC)。現在兩個主要政黨的國家政策差異是:「中華民國」能不能被縮寫簡稱「中國」?同樣地,絕大多數生活在台灣的讀者都同意「我們都是中華民國國民」,因為我們拿中華民國政府發出的身份證,出國拿「中華民國(台灣)」護照。但,有一個認同的分歧在於:有人認同既然是中華民國國民就是「中國人」,有人認為中華民國國民不是「中國人」。

一個中國的謎題

在一個意義上,如果「中國人」等同於「中華民國國民」,那麼,當然可以說「我是中國人」。但是,很遺憾的是,現實上,「中國」這個詞在世界上都指一個強大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中國人」這個詞,也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如果中華民國國民也使用這個詞,會邏輯地帶來很不利的政治後果,例如,既然都是中「國」人,就是同一「國」人,為什麼不統一?現實也是如此,當你宣稱自己是「中國人」時(例如歐陽娜娜),你就會「被說」你認同祖國是中國,那麼接下來就是「中國人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國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很明顯的是,當中華民國國民宣稱自己是「中國人」時,她/他的「中華民國」身份就會在言論上「被」消失--這是活生生的現實。

我完全可以理解倡議使用「中國人」這個詞,以及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等等說法或政策,背後隱藏著一個「戰略」,亦即這些名詞可以創造出「戰略模糊」,讓中國共產黨沒有藉口作軍事盲動(因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為中華民國爭取生存空間和時間,靜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化。

問題是,即使這個模糊戰略有用,也已到了它的極限和時限了,何況這個戰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變化(民主化的走向),更不要說,國家戰略應該時時檢討、視內外環境變動而調整、與時俱進。事實上,台灣人民已經給了馬英九八年的時間去實驗了。但是,他的主政結果明白地顯示出這個戰略完全失敗,而且把中華民國帶入一個更加危險的困境中。

這一點也有很長的論證可說,在此只講最明顯的一點。

事實很明顯,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無法「容忍」(更不必說「尊重」)中華民國的表述,對於「一個中國」更是沒有共識。即他們可以單方面在我們面前表述「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國兩制」、五星旗,但我們不能在他們面前表述「中華民國」、「兩個主權國家現況」、中華民國國旗,這樣怎能算是各自表述呢?

當中華民國主張「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而且中華民國是個主權國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堅持「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中華民國」絕不可以是主權國家時,這樣怎能算是有共識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不同意「一個中國」是「一個未來的中國」。更何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堅定(且頑固)的立場是:你接受「一個中國」和「你是中國人」就代表你未來要統一,要統一就是一國兩制,你就是地方政府,沒有其它可能。什麼都可以談就是:你要談你可以得到什麼待遇,可以談,但就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談,你的地位就是特區,就是地方政府。換言之,共產黨不想和你玩「戰略模糊」的遊戲了。

為什麼它不想玩了?

現在的情況是:共產黨很有自信,他們在數位科技的幫助下,牢牢控制了中國人民,他們確實創造出一種「中國模式」——讓部分人民有錢,可以滿足各種物質欲望,只要不違反政府的意志,基本上有一些行動自由——當然,政府的意志隨時可變(所以,你必須去猜政府的紅線)。

目前,這個模式對中國人民來說,似乎可以滿足他們。大多數中國人民甚至因此不再覺得「(政治)自由民主」是什麼必要追求的價值了,他們也因此支持共產黨政權。基於這樣的自信,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國」步步進逼:中華民國已經退無可退了。在這種情勢下,繼續使用「模糊戰略」是弱化了中華民國(台灣)國民的抵抗意志,消蝕了中華民國(台灣)國民對於「自由民主」價值與憲政的堅持,把自己趕進大鍋裡,變成加熱中的溫水青蛙。

獨派與中華民國派意外的共同點

很多支持中華民國的人常誤以為「台獨」或「獨派」是在毀滅中華民國,其實剛好相反,「台獨」或「獨派」才是目前捍衛中華民國的最佳立場。當然,所謂「獨派」其實有很多種程度不同的主張,確實有比較激進的聲音,但這些聲音在開放的民主社會中,都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

一個事實是,絕大多數生活在台灣的「獨派」,「現在」當然都是「中華民國國民」,他們或許對中華民國憲法和國名有異議(因為它們不合身,製造當前很多體制上的難題),但是都會同意(或者期待)「在民主憲政原則的合法且正當的程序下,中華民國的全體國民可以制定新憲法,更改國名」。

因此,要制定新憲法、要更改國名,「在民主憲政下合法且正當程序」是一個不可違背的先行條件。同意這一點的「獨派」都是承認目前「中華民國」體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捍衛「中華民國體制與歷史」的人(或可稱「中華民國派」),如果同意「中華民國國民基於民主憲政原則,可以透過合法且正當的程序,大幅修改憲法以改進中華民國體制合於台灣現況」,那麼這也是一種「中華民國獨派」。

從人類政治和政治哲學發展的歷史來看,不管是「獨派」或「中華民國派」,立場差距幾乎是零:都是完全合理、合法且正當,符合自由民主憲政原則。因此,若是有一天,中華民國在合法且正當程序下制定新憲法、變更國名,並不是「中華民國」消失了,那只不過意謂它更換另一塊招牌、改穿另一件衣服而已,因為「中華民國」整個「國家」的實質(土地、人民、政府、主權)都是延續的,其中的人民大概是我們的後代子孫了。

然而,有另一種可能性是,中華民國在未來(主動或被動地)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內,那麼,這樣反而意謂著「中華民國」是真正滅亡了,不是嗎?

最後,談一點我個人對「中華民國」的態度。我對它雖然有理性的批判(例如它過去的政權、它的不合身憲法),但情感上其實沒有惡感,因為我算是「喝中華民國奶水」長大的,我對「中華民國在大陸」、甚至「歷朝中國」的歷史比起對「日治台灣」的歷史要熟得多。我對「中華民國」的過往歷史有很大的悲憫,也因此對於中華民國有相當的情感。

可是,這種情感是對土地和人民的情感,打從我出生以來,中華民國的統治範圍就只是台澎金馬,人民就是你我這些使用「正體字白話文」、拿中華民國身份證的人,這是「中華民國」的構成主體。至於那些所謂「代表中華民國」的「國名」、「國旗」和「國歌」等等,只不過是符號象徵而已,應該尊重,但不表示它們絕對不可更易。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