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清華大學

新竹縣市長共同呼籲 支持清大成立學士後醫學系

新竹科學園區局長王永壯、新竹市長林智堅、新竹縣長楊文科等,連署一項共同呼籲,支持清大設立學士後醫學系,校長賀陳弘今天說,盼未來順利設立醫學系,提升健康醫療水準。共同呼籲指出,新竹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就醫問題為園區員工心中的痛,員工及家屬凡有稍大的健康問題都要南北奔波就醫。

14國使節外交官聚清華大學賞梅 讚台灣抗疫有成

清華大學梅花盛開,校長賀陳弘今天邀請尼加拉瓜等 14 國使節及外交官前往清大賞梅。尼加拉瓜駐台大使李蜜娜等都讚許台灣抗疫有成,在台灣生活感到放心、也安全。清華大學梅花盛開,賀陳弘今天邀請墨西哥、阿根廷、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及南非等 14 國使節及外交官前往賞梅,並了解各國教育與防疫情形。他說,疫情席捲全球,不少國家封城管制,多國大使仍能參加清大梅園交流活動,十分難得。

寶佳林陳海捐款設台北政經學院 教部要清大釋疑

寶佳集團涉勞動基金炒股弊案,創辦人林陳海捐款設立的台北政經學院( TSE )也遭指「外包辦學」等疑慮。教育部今天說, TSE 運作須在合法前提下進行,將請清大開座談會釋疑。寶佳集團日前捐贈新台幣 30 億元給清華大學籌設台北政經學院( TSE ),採「校中校」方式運作,雙方合約長達 15 年,預計 110 學年度招生。

清華特殊選才 空拍專家輕艇好手入列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選才「拾穗計畫」今天放榜,包括大一不分系清華學院學士班及物理、特教等9系組共錄取 75 人,包括輕艇好手、空拍專家與攀岩高手等,彰顯特殊選才多元精神。清華表示, 75 人包括不分系清華學院學士班錄取 44 人,包含高中生 39 名、高職生1名與自學等實驗教育生4 名;其中 12 名為中低收入戶及特殊境遇弱勢生;拾穗生約占大一新生入學名額4%。

保育瀕危蕨類 清華大學營造棲地百蕨園

為保育瀕危蕨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李家維在清華校園營造一處蕨類棲地,命名為「百蕨園」,李家維表示,目前已有約 60 種蕨類進駐,未來目標則將達到百種。「百蕨園」座落在清華大學旺宏圖書館旁,為避免棲地受到踩踏破壞,四周以玻璃帷幕保護,但來往行人仍可從步道欣賞分布地下樹上、姿態各異的珍稀蕨類。

境外台生返台就學銜接專案 第一梯錄取1282名

受到疫情影響,教育部開放大專以單獨招生方式,協助境外台灣籍學生返台銜接學習,第一梯次釋出 3540 個名額,最終共錄取 1282 名。受到 COVID-19 ( 2019 年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影響,各國陸續有多所大學中斷正式課程,教育部日前推出「大專校院辦理境外台生因應疫情返台就學銜接專案計畫」,協助在境外就學,且具我國國籍的學生(以下簡稱境外台生),開放各校以外加名額2%招生,不列入招生總量計算。

類燭光OLED燈送入清華校園 無藍害營造友善照明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教授周卓煇,成功打造無藍光的類燭光 OLED 燈,並設置 47 盞於校園內的相思湖環湖步道,周卓煇今天表示,把好光送入校園,營造友善照明環境。周卓煇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清華大學類燭光 OLED 照明團隊,打造無藍光的類燭光 OLED 路燈,去年募得超過 260 盞,捐給司馬庫斯部落,以無藍害照亮部落,守護夜間生態保護暗天,為無藍害示範部落。

政大明年加入台聯大系統 可跨校選課及轉學

政治大學申請加入台聯大系統,近期獲陽明、交通、清華和中央等4校校務會議支持,政大預計明年就可正式成為台聯大成員,學生可跨校選課、跨校轉學。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於 2008 年奉教育部核定正式成立,成員包括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陽明大學、中央大學,台聯大系統相互承認學分和教師資格,共同辦理碩士班招生,並推動跨校選課,學生可依生涯規劃及志趣考量,不須轉校考試,就可申請跨校轉入不同領域系所就讀。

清大前校長劉炯朗逝世 家屬設追思網站供悼念

清華大學今天表示,前校長劉炯朗7日病逝,享壽 86 歲,師生得知消息後深感悲痛,家屬設立追思網站,讓希望表達哀思的朋友可在線上悼念留言。清華大學臉書發文指出,已故前校長劉炯朗的家屬感謝各界關心,但希望這段時間給家屬多一些平靜與隱私,劉炯朗生前與家屬決定,不會有俗世的各種儀式,但家屬設有立追思網站( https :// clliu19341025 . wpcomstaging . com /),可供大家悼念留言。

清華發現生物標記 精準標靶治胃癌

清華大學今天表示,清華特聘教授王雯靜運用大數據,找到造成胃癌惡化及轉移的關鍵生物標記,讓胃癌治療邁上精準醫療,這項研究成果也登上國際知名「美國國家科學期刊」。清華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王雯靜領導研究團隊,應用大數據找到2個造成胃癌惡化及轉移的關鍵生物標記,並採用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藥物來進行標靶治療,可有效消滅腫瘤細胞並抑制轉移,讓胃癌治療邁上精準醫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