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思覺失調症

接住下一個「應思聰」台灣人均精神健康預算僅22元

先前知名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應思聰自發病、治療到最後重返社會,這不只是劇情,也是許多病友的真實人生故事,今(9 日)台灣精神醫學會舉辦思覺失調症衛教記者會,點出台灣社會對於精神醫療的問題,史瓦濟蘭人均精神健康預算仍有 60 元台幣,台灣人均預算竟不及 23 元,台灣社會對於思覺失調症更存在許多污名,記者會的最後也邀請到三位病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央廣》「與惡」效應 心理師:憂鬱症更不容易被旁人察覺

台灣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使社會關注「思覺失調症」議題,不過,諮商心理師陳忠寅提醒,比起「思覺失調症」,「憂鬱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陳忠寅表示,「憂鬱症」患者常被誤認為只是心情低落,且就算有病識感,也在社會標籤下往往不願就醫。他提醒,只要透過專業醫療協助與家人支持,憂鬱症患者還是可以回到一般生活。

看小星的故事 認識思覺失調症

小星 20 歲時常聽到旁人聽不到的聲音或有奇怪舉動,同學覺得她「怪怪」,讓小星更害怕、混亂,後來確診思覺失調症。專家說,台灣約 10 萬名以上病友,社會友善有助他們穩定治療。

及早發現思覺失調症 復原效果好

小燈泡案件震驚社會,殺人的王男被診斷出有思覺失調症,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指的是思考以及知覺失調的一種腦部疾病,病因為腦內傳導物質等失調,不過及早發現,復原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