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金門縣

烈嶼芋頭季國慶連假登場 邀民眾來去金門住一晚

金門縣烈嶼鄉鄉長洪若珊今天穿著雨靴下田挖芋頭,邀民眾 10 月 10 日、 11 日來烈嶼參加 2020 芋頭季活動;她也說,只要在小金門住宿一晚,就有神秘好禮可拿,住愈多天拿愈多。 10 月是烈嶼鄉芋頭盛產季節,洪若珊說,要種植出美味的芋頭首先需要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烈嶼的氣候和地質非常適合種植,再加上乾淨的水和空氣孕育出美味的檳榔心芋,難怪大家形容烈嶼芋「嘸免哺、入口即化香鬆綿」。

金門林務所巧手支援 電線桿搖身變成幸福座椅

原本聳立在道路兩旁的木電桿和支撐輸電設備的木橫擔,在金門縣林務所與台灣電力公司金門區營業處合作下,有了「新任務」,從往日輸導電力的命脈,變成承載幸福的木製品。台電金門區營業處長黃甘杏表示,木電桿和木橫擔是抗腐蝕性佳的良好木料,過往如果超過使用年限就必需報廢回收,不僅造成資源損耗,還需編列其他的清運處理費用,感謝林務所的巧手支援,讓這些堪用的木料能展現更好的價值。

開放瘦肉精美豬惹議 藍營縣市籲食安高標準零檢出

開放瘦肉精美豬引發爭議;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說,不會為反對而反對,但政府應說清楚;台中市長盧秀燕說,食安應採高標準,不能打折放水。彰化縣長王惠美則堅持豬肉瘦肉精零檢出。開放瘦肉精美豬引發爭議。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說,防疫是未知風險,美豬美牛是已知風險,雖然不好做,但用科學可努力把關,也會積極和不同看法者溝通,別為小事扯台灣後腿。

金門牛結節疹疫苗施打完成 無新增案例

農委會牛結節疹緊急應變小組表示,金門縣健康牛隻今天完成牛結節疹疫苗注射;此外,金門縣無新增牛結節疹案例場,也沒有新增疑患牛隻,累計案例及疑似案例牛場仍維持 50 場。防檢局指出,從 7 月 23 日迄今共 13 天,因應金門縣的防疫需求,農委會防檢局協調台灣本島各獸醫大學及地方防疫單位計 41 人組成疫苗注射隊,協助金門縣全縣牛隻注射牛結節疹疫苗,共完成 472 場、 6342 頭牛隻的疫苗注射。

金門首例捐古蹟祖厝 大地吳心泉宅修復規劃成景點

首例將祖厝捐贈給金門縣政府的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歷經近 1 年 4 個月的修繕,近日竣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縣府相當重視,盼延續古蹟歷史文化空間,且規劃為觀光景點。 金門縣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位於金沙鎮大地自然村,大地人吳心泉於 1929 年開始興建,1933 年完成,為金門僑匯建築代表之一,混合傳統及洋樓建築特色,充分代表 1920 年代金門盛行的閩洋折衷僑匯建築形式,具有高度的歷史與藝術價值。金門縣政府於 2012 年 12 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縣定古蹟。

金門啟動注射牛結節疹疫苗 估5天施打5000頭牛

在行政院農委會和台灣防疫人員物力支援下,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今天展開牛隻牛結節疹疫苗注射作業,預計5天施打 5000 頭牛,達成8成覆蓋率,杜絕大規模疫情發生。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簡任技正林念農表示,牛隻注射疫苗後,約在第 10 天產生抗體,3週後就具有完全保護的效果;只要牛身上有免疫抗體,就不會再感染牛結節疹。

金門振興三倍券加碼 民眾花3千可領7千

金門縣長楊鎮浯今天說,除了中央三倍券之外,金門額外加碼「1+1」振興券,讓民眾花 2000 元再領 4000 元,預期將帶動新台幣5.6億元以上消費產值。等於金門民眾花 3000 元可領 7000 元。金門「1+1」振興券預定 17 日開始發放,楊鎮浯上午率同主管協同各鄉鎮長等人到警光會館,視察點交作業,並檢查印製成果及防偽功能。之後鄉鎮公所人員將振興券領回,各村里辦公處自 17 日到 19 日發放。

金門振興券預定7/17上路 可望創造5.6億元消費

中央三倍券將於7月 15 日施行,金門振興券則預定在7月 17 日隨後上路,據縣府初步規劃,凡設籍金門縣民眾持現金新台幣 2000 元,即可領取價值 4000 元振興券,預估可帶動5.6億元地區消費。縣府建設處明天將邀集各鄉鎮公所研商發放振興券分工辦法,但振興券計畫已外流,網路瘋傳。縣府表示,楊鎮浯將在 24 日正式宣布施行振興券,相關辦法以縣長宣布內容為主。

金門振興券預定7/17上路 可望創造5.6億元消費

中央三倍券將於7月 15 日施行,金門振興券則預定在7月 17 日隨後上路,據縣府初步規劃,凡設籍金門縣民眾持現金新台幣 2000 元,即可領取價值 4000 元振興券,預估可帶動5.6億元地區消費。縣府建設處明天將邀集各鄉鎮公所研商發放振興券分工辦法,但振興券計畫已外流,網路瘋傳。縣府表示,楊鎮浯將在 24 日正式宣布施行振興券,相關辦法以縣長宣布內容為主。

陽翟5號古厝修繕啟動 盼帶動金沙地區人流

超過 200 年歷史的金門縣金沙鎮陽翟5號古厝今天動工修復,古厝有「金門第一村」之稱,目前格局為清中葉形成。縣府盼傳統建築物風華再現,帶動金沙地區人流並振興地方特色。依縣府文化資料,宋代陳氏舉族遷徙陽翟,有「金門第一村」之稱。金沙鎮長吳有家說,陽翟5號前埕的雞蛋花樹已有 165 年歷年;金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曾逸仁指出,從古厝構造和建材研判,至少建於清道光中葉之前。縣府表示,古厝自明未清初興建後經多次修建,目前樣貌格局應為清中葉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