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曾文水庫

曾文水庫蓄水仍不足 嘉義地區依舊減量供水

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鄒漢貴表示,近日持續降雨,嘉義仁義潭與蘭潭水庫蓄水率高於去年同期,但因曾文水庫目前蓄水率才 21 %,嘉義、台南地區減量供水橙色燈號未解除。鄒漢貴表示,曾文水庫除負擔台南市用水,也供應嘉義地區部分用水;近日持續降雨,嘉義仁義潭與蘭潭水庫蓄水率已高於去年同期,但因曾文水庫目前蓄水率才 21 %,低於去年同期,嘉義、台南地區減量供水橙色燈號未解除。

鋒面降雨挹注 台南水庫估增2週用水

台南市今天清晨出現一陣雷雨,部分地區3小時累積雨量超過 100 毫米,但降雨持續時間不長,山區主要水庫集水區降雨也趨緩,初估近3天來水庫增加的蓄水量約為台南2週用水。台南不少民眾今天清晨3、4時左右被巨大的打雷聲響吵醒,隨後部分地區出現明顯雨勢,不過,多數地區雨勢在5時許就趨緩,6、7時左右已幾乎沒有雨勢,雲層很快就消散,陽光隨之出現。

鋒面降雨 台南3大水庫進水量估200萬公噸

鋒面南移,台南市今天烏雲密布,全境降雨,截至下午5時,曾文、烏山頭及南化等3大水庫集水區雨勢明顯,預估進水總量約 200 萬公噸,可供台南用水2天至3天。台南市今天清晨6時許開始降雨,雨勢時大時小,但天色始終是灰暗的,雲層明顯。中央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觀測,截至下午5時,台南全境降雨,累積雨量以後壁區 106 毫米居冠,其次是新營區 102 .5毫米,北門區 102 毫米。

南化水庫甘霖挹注 估增3、4天用水量

台南、高雄山區昨天下午出現一波近來少見的明顯雨勢,南化水庫集水區雨量超過 70 毫米,加上甲仙攔河堰流量也提高,經濟部水利署啟動越域引水機制,預估可帶來3、4天用水量。台南南化山區一帶昨天下午至傍晚左右出現近來少見的明顯雨勢,不少民眾關心是否能為水庫帶來挹注。依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的觀測資料,南化水庫今天上午 10 時的蓄水量為 814 萬立方公尺,比昨天下午4時的 754 萬立方公尺增加 60 萬立方公尺,蓄水率小幅回升至8. 95 %。

台南下雨曾文水庫沒進帳 水資局:集水區在嘉義

台南市長黃偉哲 24 日臉書貼文「台南曾文水庫集水區都下起雨了!」依南水局數據,嘉義阿里山區才是曾文水庫主要集水區,近日集水區降雨量僅 12 .8毫米,水庫進水僅 10 噸。黃偉哲 24 日臉書貼文「台南曾文水庫集水區、南化、楠西、左鎮都下起雨了!大家一起留言集氣來呼喚雨神吧!」但依當天南區水資源局數據,曾文水庫進帳有限。

中大衛星遙測監測蓄水量 曾文水庫水位嚴重下降

中央大學今天表示,台灣地區今年春天以來降雨量明顯偏低,中南部地區水庫蓄水量持續下降,各地水情告急,中大太遙中心團隊透過 3D 衛星遙測,定期監測部分水庫蓄水情況,以了解水庫水體面積的增減,並利用衛星立體測繪,分析水位高度以及水量體積的變化。

曾文水庫集水區飄雨 人工增雨效果有限

曾文水庫集水區今天中午起出現零星降雨,水利署人工增雨作業團隊把握機會在壩頂施放2支焰劑,截至下午5時為止累積降雨量約2.5毫米,對增加蓄水幫助不明顯。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鄒漢貴表示,曾文水庫集水區中午 12 時許開始出現降雨,人工增雨作業團隊研判氣候條件許可,分別於下午1時 30 分、2時各於壩頂施放1支焰劑,希望把握機會多爭取一些雨量。

曾文水庫清淤年目標590萬立方公尺 盼水庫回春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利用曾文水庫處於低水位加強清淤,近日再結合國軍及第六河川局協助於上游進行陸挖,將今年清淤目標提高到 590 萬立方公尺,盼使水庫逐年回春。南區水資源局今天下午邀請媒體參訪抽泥船、湖面陸挖等各項清淤措施,公開外界較不了解的機具及清淤工法。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鄒漢貴表示,目前清淤主力為2艘已架設完成的抽泥船,每艘每日最大抽泥量為約1萬立方公尺,另外,在中游淺水處以挖土機組執行湖面陸挖,再以船運方式將土砂運至大壩,透過管線送到下游河道暫置區。

曾文水庫淤積逾3成 多管齊下清淤盼回春

全台灣容量最大的曾文水庫集水區廣大,沖刷泥沙使庫容逐年降低,雖曾透過大壩心層加高增加容量,但莫拉克風災後淤積率達 36 .7%,政府多管齊下加強清淤,盼使水庫逐年回春。1973 年完工的曾文水庫位於曾文溪上游,為全台第一大水庫,原設計容量高達7億 4840 萬立方公尺,與互相串連運轉的烏山頭水庫一起肩負嘉南地區供水重任,但平均每年超過 500 萬立方公尺的淤積量,使曾文水庫容量漸漸減少。

曾文蓄水率跌破15% 台南2/25起橙燈減量供水

台南水情嚴峻,曾文水庫蓄水率跌破 15 %,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召開抗旱會議表示,台南 25 日將進入減量供水的橙燈,市民及相關業者應做好準備。黃偉哲表示,市府已召開4次抗旱會議,水情嚴峻可見一斑,勢必要管控用水量以因應降雨不如預期的態勢;台南水情轉換橙色燈號在即,政府應更全面審慎思考如何因應,讓民生和經濟獲得穩定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