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抗爭與啟蒙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jarmoluk

我很喜歡卡夫卡寫的東西,卡夫卡年輕時就有支氣管炎,在寒冷柏林痛苦過了好幾年的時間,而且跟他父親關係複雜,我也有這些相同的經驗和問題。

德語作家當中,大學時我喜歡看赫塞的書,也曾經喜歡過歌德、席勒,但終究算起來讓我最有共鳴的是卡夫卡。

卡夫卡的《學院報告》把主人翁紅彼得寫的非常生動,這個故事非常簡單,紅彼得是一隻猴子,但他不是一隻普通的猴子,他是一隻進化的猴子,他會像人類一樣講話,像人類一樣思考,外表雖然是猴子,內心已經是人類。

這隻猴子受邀到人類代表智慧的機構學院演講,在場的聽眾代表有知識的人類菁英。聽他講怎麼在非洲被抓起來關進籠子裡,然後怎麼坐船到歐洲,被關在籠子的時候,他開始觀察人類的行為,藉由這些詳細的觀察,進而模仿船員的動作,結果引起人們的注意,水手們請他喝酒,他喝了酒以後胡言亂語,開始講出第一句人類的語言「哈囉」,因此接受訓練成為人類,這是他「找到出口」離開籠子的方法。

他一邊演講,一邊像人類一樣喝酒、吃香蕉,和觀眾問候握手,問觀眾問題,例如什麼叫做自由?演講過後,這隻變成人類的猴子,回到家中看著自己的老婆,他的老婆當然是一隻猴子,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困惑。

這篇文章主要是要尋找人類的「出口」,藉由啟蒙、同化難道真的可以找到自由嗎?

卡夫卡死前最後的遺言是“燒掉我的所有手稿”,曾經有他的粉絲把他寫的幾篇文章裝訂成書,然後拿去給卡夫卡看,他的反應非常的激動,他回答:我的文章根本不應該被印刷,而是被燒掉。卡夫卡認為:我自己本身就是文學作品,別無其他。

卡夫卡作品缺乏傳統意義上的英雄,角色無法透過力量證明自己,身上滿滿的枷鎖,但他們想辦法為自己找到了出路:在不合邏輯的事物中,孜孜不倦地尋找邏輯,在他們人生持續不斷發生的問題,他們歡唱的歌聲,他們的飢餓和他們的爬行,他們每個人都展現了自己的抵抗和幽默。卡夫卡的“英雄”常常是反英雄,無法透過傳統方式(如力量或勇敢)來證明自己或找到自由。相反地,這些角色通常在不合邏輯的環境中尋找邏輯,以此來抵抗他們所面臨的荒謬和壓迫。

《蛻變》主角格里高爾·薩姆薩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怪蟲。在這個荒謬的情況下,他的家庭如何對待他和他如何理解自己的存在,成為了故事的中心。格里高爾嘗試在自己新的身體和家庭的期望之間找到平衡,但最終未能逃脫孤獨和絕望。

《審判》主角約瑟夫·K 突然被逮捕,卻從未被告知他的罪名。整個故事中,他試圖通過法律系統找出原因,但每個轉折都只是加深了他的困惑和無力感。約瑟夫·K 的努力展現了在面對無法理解的官僚機構時,個體的無奈和抗爭。

《城堡》主角 K 努力接近他被派往的村莊中的城堡,但城堡的官僚永遠讓他無法達到目的。K 在追求接近城堡的過程中,不斷試圖理解和適應那些看似不合邏輯的社會規則,他的旅程反映了對權力結構的不斷質疑和探索。

卡夫卡筆下的角色在無法通過傳統手段證明自己的環境中,透過不懈的探索、質疑和對抗來揭示自己的價值和幽默感。這種對非邏輯的深入挖掘和持續的提出問題是他們獨特的“抵抗”方式。

尼采說:那些被破壞的同時、又能夠重建自己的人,他們將會變得更加強大。卡夫卡的的角色在面對壓迫和荒謬的世界時,不斷地尋找自我重建的方式。他們的掙扎和抗爭不僅是對自由的渴望,也是對身份的重新定義和自我認識的過程。

卡夫卡的作品不僅反映了個體在面對絕望和孤立時的內在力量,也揭示了透過持續的探索和不懈的反抗,人可以逐步走向自由,這是種深刻的心靈解脫和存在的覺醒。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silviarita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