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布是用絲芭蕉纖維製成,是沖繩具代表性的織布,製作一件芭蕉布和服需用 200 棵芭蕉樹。芭蕉布輕如蜻蜓薄翼,全部靠手工,被視為夢幻之布,且材質天然,對身體好,又稱為「穿在身上的良藥」。
文獻記載,從 13 世紀左右就有芭蕉布, 15 世紀製作芭蕉布的技法和現今芭蕉布的工序相同。芭蕉布與琉球王國( 1429-1879 年)關係很深,據說在琉球王國全盛期,王族們栽種芭蕉園,後由專用的職人(工匠)編織。
現在製作芭蕉布的地方僅在沖繩本島北部的大宜味村喜如嘉及少數幾處,二次大戰後芭蕉布生產一度停頓,但在沖繩芭蕉布工藝的代表人物平良敏子的努力下,得以復興。 1974 年,芭蕉布被沖繩縣列為重要無形文化財,後來以「喜如嘉的芭蕉布」之名,被列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
芭蕉布從栽種、製作絲線、染色、織布等有 20 多個步驟,是日本唯一仍以手工製作的紡織品,所有步驟都不使用化學添加物,講究天然,穿起來覺得衣服如空氣般、如蜻蜓薄翼般輕盈,因此稱為「夢幻之布」。
染織家平良敏子所率的「喜如嘉芭蕉布保存會」是保持芭蕉布的團體。 2000 年,她獲認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芭蕉布」的保持人(人間國寶)。她於 2022 年9月去世,享耆壽 101 歲。
平良敏子的長媳平良美惠子繼承婆婆的衣缽,擔任喜如嘉芭蕉布事業協同組合(公會)理事長。 2023 年 12 月1日這天,美惠子在芭蕉布會館接待中央社記者等外籍駐日記者所組的採訪團。
她拿著鐮刀率領媒體團走到芭蕉布會館外,經過馬路,來到一片芭蕉園,穿梭小徑邊走邊整理突出的芭蕉葉。後來停下腳步,開始選擇對哪一棵芭蕉樹下手,她手腳俐落地砍下芭蕉原木採取原皮,抽出纖維,然後捆紮整理。
這園區的芭蕉屬於絲芭蕉,需3年時間生長成熟,才能採取原皮,雖然有的芭蕉樹長得高,但如果要製作和服,需用絲芭蕉內側較軟的纖維,製一件和服約需要成熟的 200 棵絲芭蕉樹。
美惠子邊作業邊說明,將纖維與非纖維的部分分開,分成4個種類,有的用來製作和服、有的用來製作和服腰帶等。有的質地比較軟,可以食用,山豬很喜歡吃,也可當藥物。
她說,眼前這片芭蕉田面積約 758 坪,相當於 1500 片榻榻米,這是沖繩面積最大的芭蕉田。芭蕉布以前被琉球王國拿來製成達官貴人或武士的制服。琉球國王曾贈 50 反(布的單位,約 50 件和服所需的布量)芭蕉布給幕府將軍德川家康,也曾進貢給清朝 3000 反。
回到芭蕉布會館,美惠子安排媒體團觀賞芭蕉布製作過程的影片,之後受訪。中央社記者提問:「芭蕉布售價昂貴,是否考慮降價以促使芭蕉布普及?」美惠子答說,在日本,人工費用已算便宜了,芭蕉布全靠手工製成,售價無法便宜。
她說:「芭蕉布就如穿在身上的良藥」,藥有的是內服的,但就因穿著(芭蕉布)就能感覺很挺拔、感受到皮膚的呼吸,衣物材質成分會透過皮膚進入體內,如果有毒,就會進入體內,而芭蕉布製作過程都是講究天然,對皮膚、身體、精神上都很好。」
中央社記者告訴美惠子,台灣原住民也有類似的編織蕉布用來製作衣服、糧袋、背包的文化。她表示,知道那是台灣的噶瑪蘭族人,但那用的是實芭蕉,不是絲芭蕉,材質不同。
大宜味村被稱為長壽村,在這裡 80 歲算年輕, 90 歲或超過 100 歲者大有人在。從照片上看,編織芭蕉布的婦女很多是高齡者。美惠子說,這可能和人追求「生命的意義」有關,這些婦女認為編織芭蕉布讓自己活得更充實。
記者心想,如果每天在編織「夢幻之布」、在保存國家無形文化財,內心感到引以為傲,或許這就是長壽的泉源。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