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課審會今天審議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學生委員提案在歷史科增加「轉型正義」內容,且台灣史時數不得低於 1/2。
教育部力拚在 8 月底前完成十二年國教課綱,社會領域作為壓軸,也最為爭議。
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在普通高中歷史部分,將原本朝代編年史的方式,改為主題式教學,並分為「台灣」、「東亞」、「世界」3 個分域,使原本相對獨立的中國史,改為納入東亞史脈絡討論,引起一番討論。
課審會學生委員蕭竹均等人提案,主張台灣史學習時數不得低於 1/2(課綱草案為 1/3),以便呈現轉型正義、原住民史的內容。
提案委員指出,目前教科書對於「轉型正義」的內容太少,建議歷史談及白色恐怖的部分,可增列鄭南榕的事蹟,藉此瞭解不同族群的受難情形,及背後的社會影響。
提案也主張,應更著墨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例如清廷的「開山撫番」,日本統治時期原住民抗日的「大分事件」,以及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推動的「國語運動」等,都對原住民造成深遠的影響,並可述及 105 年總統蔡英文向原住民族道歉的緣由。
另外,課審會學生委員廖浩翔等人今天也提案,要求教育部邀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與「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各至少1位列席,但遭擱置。
蕭竹均表示,課審會部分委員認為,現在無法確定有邀請兩單位列席的需求,等未來有需要,再拿出該議案討論,因此暫時擱置。今天上午到晚間的課審會,也暫無討論到與「轉型正義」有關的部分。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