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全球首支可導控混合式火箭升空 自送衛星不是夢

HTTP-3A第二節火箭10日在屏東旭海升空,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副主任魏世昕指出,這是全球首支具導控能力的混合式火箭。圖為10日當天火箭發射畫面。(國家太空中心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現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中)10年前創立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圖為7月10日資料畫面。(國家太空中心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全球首支具導控能力混合式火箭 10 日升空,台灣朝衛星載具發展再進一步。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指出,台灣技術、人才都有,若有國家資源進入,可望自己送衛星上太空。

10 年前創立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RRC )、現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日前指出,台灣有能力發展人造衛星,卻需要其他國家協助送上太空,但從衛星通訊 OneWeb 例子來看,若自身無法掌握發射技術「宛如咽喉被掐住」。

至於台灣要如何發展衛星載具,吳宗信 10 日在發射現場告訴媒體,韓國模式很具參考價值,也就是由國家主導航太產業發展,耗時 12 年,每年投注新台幣約 30 到 40 億元,號召 300 家廠商參與,逾 30 萬個大小零件幾乎全部國產,今年6月終於達成發射自主研發的衛星載具火箭。

吳宗信說,發展火箭需要機械、電機、電子、通訊等技術,其實台灣技術、人才都有,只是散落在各領域中,不一定是應用在火箭上,也還需要相關工業基礎,但若能循韓國模式,由國家資源進入、放大規模,要達到同樣成果「或許可以不用這麼久」。

ARRC 副主任魏世昕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指出, HTTP-3A 雙節火箭是全台首支採用混合式類衛星載具技術的火箭, 10 日發射 HTTP-3A 第二節,更是全球首次將導控能力運用在研發成本較低的混合式引擎火箭上;下階段將裝上第一節,測試完整雙節火箭在空中脫離、點火的控制情況,屆時飛行高度將上看 100 公里。

魏世昕表示,台灣是少數可以擁有自己衛星的國家,更可以製造衛星,卻需要靠別的國家發射,無法頻繁進行測試與驗證,就需要花比別人更多時間,若能自己發展衛星載具,發射成本也可望降到委託他國發射的 1 / 3。

魏世昕說,要真正把衛星送進繞行地球軌道,除需要發射到 300 公里以上太空,還要能加速到繞行地球最低水平速度(每秒 7.9 公里),需要很大的能量,所需火箭尺寸、規模比 HTTP-3A 大得多, ARRC 團隊所研發的技術是以此為目標,雖然受限資源和規模目前還無法做到,但「需要的功能都有」。

魏世昕說,火箭的研發需要系統整合,很難一個人做到,一定要一群人一起,研發期程又長,卻常看到相關領域人才考量現實,為科技業高薪放棄火箭夢,相當令人惋惜,但自己認為不要因為不可能就不去做,「只要大家願意一起做這件事,還是有機會達到的」。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