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寂靜山徑五感療癒 都會民眾重新體驗陽明山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夢幻湖打造園區第一條寂靜山徑,長年推動寂靜山徑的台灣聲景協會創會理事長范欽慧表示,在夢幻湖的寧靜中,正好側耳傾聽大自然的音樂會。圖片來源:中央社

森林療癒正流行,陽明山國家公園將推出寂靜山徑的五感療癒輕旅行,帶領都會民眾就近遠離車水馬龍的喧囂,傾聽台北樹蛙與五色鳥在林間鳴唱,放空且放下,紓解疫情以來的煩悶。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噪音管制區,道路設有取締車輛噪音的最新執法設備「聲音照相」,自從去年獲得國際第一座都會寧靜公園認證後,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夢幻湖打造園區第一條寂靜山徑,路邊解說牌也轉為素色低調,這裡平均 40 分貝,最安靜時,僅約 20 分貝。

趁著春天走訪陽明山,人車分離的步道十分親山,轉進夢幻湖步道,陽管處解說課長蕭淑碧建議遊客放空閉上眼,仔細分辨草地裡那一聲聲細細的「寒(閩南語發音)」,來自台北樹蛙,嘓嘓嘓嘓嘓的叫聲是五色鳥在林間求偶,高處則有山頭紅呼朋引伴的清亮鳴叫。

沿途林木枝椏新綠,山嵐霧影中,偶見台灣藍鵲飛掠的身影,湖水中長著珍貴的台灣原生種水韭。遊客可以跟著陽明山國家公園環教人員的指示,聞聞紅楠葉子的芬芳,抱抱樹、摸摸苔蘚,然後品嚐在地友善農法栽種手製的茶葉,打開五感重新體驗陽明山。

台灣聲景協會創會理事長范欽慧從 1997 年以來就在野外記錄自然「聲」態, 2013 年推動「寂靜山徑」,她說,在夢幻湖的寧靜中,正好側耳傾聽大自然的音樂會,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做為聲景保育是很重要的起點,這樣的聲音要能長長久久下去,是陽明山很重要的職責。

「寧靜是一種放下。」陽管處長劉培東說,寧靜也是需要被保護的資源,陽明山距離台北市區只要半個多小時車程,透過寧靜公園與寂靜山徑的設置,讓更多人體認寧靜的可貴,增加保護寧靜資源的影響力。

長期投入荒野保護協會解說教育的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陳俊霖說,透過戶外教育、戶外輔導、戶外治療等戶外活動的治療方式,在國外蔚為潮流,因此走出醫院封閉四面牆的森林療癒、園藝治療、生態治療、動物治療等,已成為新穎的諮商療法。

陳俊霖說,對於壓力很大的人,與其勸導「別再想這些、煩那些了」,真的很難讓腦袋安靜下來,還不如轉移焦點,走進在大自然森林裡,打開五感,相信一定能觸動內心深處,進而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甚至與醫療搭配,更可緩解或改善身心疾病。

陽管處目前 20 多種環教課程,繼這2年很夯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考驗「勇腳們」一天爬 10 座山頭,今年推出的寂靜山徑五感療癒相對親民,預計4、5月各辦理3梯次,每次 30 人分成2小隊,3月 22 日起受理報名。陽管處未來還會在二子坪打造第二條寂靜山徑。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