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公視記錄崑濱伯不死農人精神 見證台灣土地改革

圖片來源:中央社
已逝前總統府國策顧問「崑濱伯」黃崑濱2017年接受公視團隊訪問,細數土地改革以來對農民的影響。圖片來源:中央社

 

公視歷史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第3集「翻轉命運的土地改革」,聚焦台灣土地改革,已故總統府前國策顧問黃崑濱也在片中分享不死的農人精神。

台灣只用4年就勝過歐洲百年的土地改革,此集「翻轉命運的土地改革」聚焦 1949 年到 1953 年間,國民政府以日本殖民時期培養的地政人員、地籍資料為基礎,美國經費支持為輔,溫和改革農村土地,重塑戰後的社會秩序與經濟結構。政府當時訂出明確的三步驟,先三七五減租,再公地放領,最後實行耕者有其田。

鑒於日本以現金補償地主,卻因通貨膨脹而貶值,國民政府以土地債券和四大國營企業(台泥、台紙、工礦、農林)股票補貼地主,等於把農村的資金轉換成工商業的資金。

片中,前內政部地政司長張元旭表示,當時很可惜,有些地主並不知道股票的價值與意義,廉價賣給股票收購者。黃崑濱指出,當時股票在市場賣不到好價錢,票面 1 萬元賣不到 1/ 10 的價格,大地主都變成窮人家,賣到兩行淚下。

2017 年長達 3 小時的訪談中, 88 歲的「崑濱伯」黃崑濱回憶百年來土地政策對農村的影響,從日治時期、國民政府遷台,到後來 WTO 對農業的衝擊、小地主大專業農政策等推行,他都一一經歷這些重大轉折。

最令導演許雅婷感動的是崑濱伯以廣大胸襟與智慧,留下最純粹的農人精神。崑濱伯說:「種田 60 多年,將田看作祖先,因為我小時候,我爸爸、我阿公用這塊土地收成,來養我們這些孩子,所以要像是自己的祖先這般,要尊敬這塊土地。」

許雅婷表示,「土地改革」以政策面單純來看,是執行者對田地總生產力數字的分配或是朗朗上口的口號,但事實上卻翻轉許多人的命運,「教科書裡我們永遠不會看到那群被影響、被犧牲的故事,但不代表不存在,所有的政策都牽扯著我們每個人,隱隱地翻轉你我的命運」。

她認為,「而如崑濱伯,能這樣抵抗命運的翻轉,就是那對農田純粹的愛與信念。真心希望,不論時代如何更替,價值如何改變,崑濱伯的農人精神與他的田,能永續地在台灣耕種下去。」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