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入境旅客是否普篩 學者看法不一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鄭守夏(後中)。圖片來源:中央社

入境旅客是否普篩引起討論,台大公衛教授方啓泰認為目前檢驗技術侷限,落實居家檢疫及戴口罩才是防疫重點;同校學者陳秀熙則認為應分層風險管理,高風險國家應檢測加檢疫。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舉行抗 COVID-19 「入境旅客是否應全面篩檢?」記者會,會中參與的學者對於是否要全面普篩一事,看法不同。

方啓泰認為,阻斷新冠病毒傳播的關鍵在於將基礎再生數 R0 值降到1以下,只要能將 R0 值降到1以下,即使有零星本土病例也無法有效傳播。

方啓泰說,由於新冠病毒的 R0 值非常高,需要全民戴實名制口罩,比率達到至少 50 %以上,才能將新冠病毒 R0 降到1以下。戴口單不僅保護自己,也會降低台灣整體 R0 值。

入境旅客是否普篩引起各界討論,台大公衛教授方啓泰(立者)12日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檢驗技術侷限,落實居家檢疫及戴口罩才是防疫重點。圖片來源:中央社

 

由於目前對於新冠病毒的檢測技術仍相當有限,經常有偽陰性及偽陽性問題,因此方啓泰認為全面入境普篩恐造成潛伏期病例無法驗出之外,還有部分要二採、三採甚至是四採的病例成為漏網之魚。

方啓泰強調,落實嚴格 14 天檢疫及後續7天自主健康管理,才是避免境外傳入本土的最有效關鍵。

陳秀熙則認為,應該針對高風險國家入境旅客做全面篩檢,且搭配居家檢疫。

陳秀熙說,不同風險的國家應該要在分級完後採取不同措施,像是菲律賓、印尼、印度、越南及日本等高風險國家地區,應該採取入境時檢測一次,居家檢疫5天後再檢測一次的模式。

陳秀熙表示,檢測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只有為了要降低疫情傳播,而是可以幫助疫情調查的速度增快,否則在等待期間恐將再傳染。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12日舉行抗COVID-19「入境旅客是否應全面篩檢?」記者會,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應分層風險管理,針對高風險國家入境旅客做全面篩檢,且搭配居家檢疫。圖片來源:中央社

 

他指出,要做的是風險分層的精準檢測,對於大流行的國家因為感染源太多,所以必須要做檢測來找到感染源後做隔離。

陳秀熙並認為,應藉由檢測來發展台灣的檢測技術,幫助東南亞國家,因為東南亞淪陷機率高,台灣國人會回到台灣接受醫療,這樣才能保證不會導致社區流行與群聚感染。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