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中研院士呼籲政府應加強基礎研究,科技部長陳良基今天說,每年科技計畫經費固定 30%用於基礎研究, 2200 名博士在校園從事博士後研究,歷年來都沒有太大變動。
科技部近來為了提升產學合作比例,推出研究計畫產學加值鼓勵方案(ARRIVE),以及鼓勵國際合作的國際合作加值方案(MAGIC,MOST Add-on Grant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陳良基昨天參與中央研究院第 33 次院士會議,並以「專題議案報告與討論:基礎學術研究的重要性」為題報告,院士李遠鵬在現場指出,政府強調要加強基礎研究,但目前科技部很多作為都是反其道而行,這樣下去「基礎科學就要斷送在部長手裡」。
李遠鵬認為,科技部大幅縮減博士後人數跟研究學者計畫名額,讓越來越多人才不願意念博士班,甚至把行之有年的補助國外訪問學者來台予以限縮或停止,更是讓台灣學術界失去國際信用。
陳良基今天出席 Google AI 創新研究營啟動記者會,他受訪時指出,科技計畫經費約新台幣 1100 億元,固定有 30%用於基礎研究,博士後匡列 2200 人左右,歷年來都沒有太大變動,代表政府對基礎研究的重視,而台灣如何以小博大,跟其他國家競爭是科技部努力方向,像是有些研究計畫假使有自籌經費部分,科技部就會給予經費補助。
陳良基指出,國外訪問研究學者每年也約 70 個左右,沒有什麼變動,今年科技部跟教育部共同推動 65 間卓越研究中心,由於這些中心的計畫經費都比較大,因此,希望計畫應多聘一些研究學者,讓學者在研究中心形成群聚效應,而分單獨研究做自己的,這樣的觀念在昨天現場其實也獲得不少院士認同及支持。
陳良基說,台灣研發經費每年約 4000 億元,是科技預算 1100 億元的四倍,不過,這 4000 多億元投入到學界做基礎研究的比例僅 1.8%,只要能提升對於基礎研究經費幫助非常大,所以政府希望透過計畫協助提升比例。
陳良基指出,雖然每年科技預算 30%都會用在基礎研究上,但學界還是會擔心這些經費到立法院、行政院遭刪減,為了解決學界憂慮,目前正研議明年開始,把基礎研究計畫獨立匡列出來。近期不少新推動的計畫,其實都是從政策爭取來的經費,不會影響基礎研究經費。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