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長李伯璋以「使用者付費是防醫院鑽漏洞良方?」為文投書媒體,指出推使用者付費才能有效遏止醫療浪費。他受訪時也說,此路並不容易,有賴努力溝通、尋求共識。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為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健保永續發展,推動大醫院門診減量政策,盼分流病患到基層院所。但近日傳出北市聯醫疑似作假帳達到減量 2% 目標,且有數家大醫院都有類似狀況。但醫界也有不同討論,區域醫院協會認為政策推動粗暴對待區域醫院,相關政策應做調整。
李伯璋 12 日晚間投書媒體,以「使用者付費是防醫院鑽漏洞良方?」回應聯醫事件,也點出推動「使用者付費」是分級醫療方向之一,但有待凝聚共識。
李伯璋 12 日受訪時回應中央社記者詢問,大醫院門診減量政策是否失敗時也表示,「一半一半」。醫療端必須減少不需要的醫療浪費,但民眾端也是關鍵,必須牽引民眾改變就醫習慣,這需要時間醞釀。
李伯璋在蘋果新聞網的投書指出,「分級醫療」是總統蔡英文上台後的重要施政,透過調整「部分負擔」減少越級到大醫院就醫,但怕民眾看診習慣一時無法改變,2017 年 4 月調整部分負擔的幅度不大,成效當然未如預期。
投書指出,政策期待大醫院降低「初級照護」看診量,但許多醫院很技巧性利用申報疾病分類嚴重度來規避這項政策,造成病人就醫數據失真。 107 年基於抑制不必要的浪費與公平性,原擬恢復收取慢箋部分負擔費用,卻因全民健康保險會付費者代表要求先節省不必要醫療費用下,提案被退回。
李伯璋表示,每項醫療行為都有成本,但由於健保現行採論量計酬,加上收取部分負擔的金額不高,造成民眾頻繁看病,而醫療提供者也不斷衝高服務量,以致多年來國人 1 年平均就醫次數達 15 次,居高不下。
投書指出,有美國專家指出應訂定合理的就醫次數,超過必須加收自付額費用,不收自付額是違法,形同賄賂病人多看病,要加倍處罰,「在台灣若要如此執行,必須要各界溝通達成共識」。
此外,李伯璋也指出,目前門診就醫「藥品部分負擔」上限為新台幣 200 元,「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原先可收取最高上限 300 元,但在 93 年取消,以致西醫門診的檢驗檢查費支出大幅提升。
投書指出,健保署不是要限制民眾就醫,有不舒服仍要就醫服藥,但健保資源有限,健保是全民共同資產,美國醫療經濟學者任赫德(Uwe Reinhardt)說,「浪費就是罪惡」,盼望醫療體系能以依醫學倫理自我要求減少不必要醫療行為,未來研擬搭配「使用者付費」的成本意識,才能有效遏止醫療浪費。
李伯璋上午受訪時表示,使用者付費是分級醫療推動的方向之一,但並不容易,有待努力溝通、尋求共識。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