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經過又一次挑戰,7 月 1 日台灣口蹄疫拔針滿一年,農委會將在 9 月前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申請台澎馬地區成為「口蹄疫不施打疫苗非疫區」,通過檢驗後,台灣豬肉明年 5 月將可重新出口國際,畜牧業將從長達 23 年的口蹄疫陰影重新站起來。
「拔針後才是挑戰的開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布拔針成功,是產業、學術、政府機關與農民共享的光榮,未來則會就口蹄疫、非洲豬瘟兩者同步防疫,守下台灣養豬產業。
陳吉仲表示,雖然日本業界對於台灣豬肉即將解禁相當期待,也開始有不少動作,但因為面臨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非洲豬瘟疫情,國際豬價恐怕飆漲,因此未來短期內將是滿足國內供應為主,目標先達到 100% 自給再談外銷。
這次的拔針嘗試,是從 2016 年蔡政府上任後啟動計畫,記取 2009 年挑戰失敗的經驗,進行更徹底的監測與驗證。陳吉仲表示,繼續施打疫苗當然是政治風險最小的選擇,但農委會評估已經可以嘗試拔針了,就還是毅然決然的展開計畫。
擔任拔針小組召集人的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2009 年雖曾經嘗試拔針,但是同年就發生 7 起病例,而宣告失敗。今次的拔針挑戰前,首要是進行徹底的環境監測,再者,派出多批無施打疫苗的「哨兵豬」到屠宰場與商業飼養的豬隻同居 18 小時,回來每一批都安全無染病,比起 2009 年僅 4 小時同居後就幾乎每一批都「中標」的狀況,都讓團隊很有信心開始停止施打疫苗。
黃金城強調,拔針小組包括了專家學者、業者、農委會與跨部會的防疫、環保、海巡、關務等機關一起作戰。
23 年前口蹄疫爆發前,台灣養豬戶有 2 萬 5357 戶,養了近 1070 萬頭豬,年產值 886 億元,佔農業產值 20% 以上,更是單項產值最高的,且年外銷日本 550 至 600 億元。
黃金城表示,當年的口蹄疫源於有人因為兩岸豬價有很大的價差,因此從中國走私小豬來台,病豬從新竹上岸後,由於台灣豬隻對口蹄疫沒有抗體,疫情如無人之境,台灣因此撲殺 385 萬頭、1.7 億經濟損失,參與撲殺的國軍更有不少有心理陰影。
當時台灣的豬價直接砍半,但卻還是有行無市,消費者仍不敢買,面對賣不出去,豬農寧可領撲殺金,甚至羨慕起遭感染的豬場。1997 年一年內豬農就減少將近 5000 戶,飼料廠、肉品加工廠等相關產業鏈也紛紛倒閉。
今次挑戰拔針的是台澎馬地區,但目前金門仍屬「施打疫苗非疫區」,陳吉仲表示,金門的拔針會在今年 9 月也向一起 OIE 申請,當初會分兩階段,是因為金門在 2015 年有牛隻口蹄疫,而申請本來就是依區域,主要畜牧業都在本島,這對國內畜牧業是正面的。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