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他們的想法,想說的、不能說的,都留在軌道上的石頭裡了。」導演吳德淳、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合作創作動畫「神秘列車」,以作家甘耀明同名小說為靈感,展現一位白色恐怖受害者,被迫離開親友與家人時不捨與內疚的心情。
2019 綠島人權藝術季「拜訪流麻溝 15 號」將在 6 月 15 日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開展,展期共有三個月,將一直到 9 月 15 日,不同於過去幾屆綠島人權藝術季以追思受害前輩為主,今次找了 12 組藝術家進行創作。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這是要以藝術為介面,促進社會對話、辯論與反思,讓更多人理解到,轉型正義並非只是加害者、被害者之間的問題,才能防止未來重演不幸。因此非常期盼民眾在暑假抽空安排,到綠島一遊,參觀綠島人權藝術季。
策展人羅秀芝表示,「流麻溝15號」曾經是所有關押在綠島的政治犯共同戶籍的所在地,但目前消失在郵政與地圖等資料上,由「將軍岩20號」取代,但盼以「記憶、地方、敘事」三把鑰匙打開記憶與想像。
陳俊宏指出,人權館曾邀請南非前大法官奧比薩克思來台演說,「藝術比厚厚的真相報告書更有力量」啟發了他。陳俊宏解釋,過去轉型正義的工作著重在對不當執法追究與反思、對被害者與家屬的賠償、真相還原,與進行體制性的反省,但檢討制度、重視特定當事人之外,要怎麼讓更多民眾瞭解這並非只是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的問題,而是開始思考從體制與文化上做改變。
讓過去的負面歷史從負債轉生為重要資產,藝術其實是重要的介面透過藝術家的重新詮釋,與歷史的挖掘相輔,可以讓多元觀點再延伸。
陳俊宏更宣布,已經與台北藝術大學展開合作,未來將開設人權課程,更要每年邀請學生為綠島人權藝術季創作。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口述歷史、檔案研究都已經開始做了。但除了挖掘歷史真相,平反、賠償受害者外,讓社會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也同樣的重要。這一段政府以公權力侵害人權的歷史,應該要讓後代認識、理解、記憶,因此需要不同族群的參與,及多元觀點互相激盪與詮釋。
蕭宗煌強調,綠島監獄轉生為人權博物館後,要是一個可以說故事的地方,除了歷史敘述,可以天馬行空的藝術創作,經過藝術家的理解後重新詮釋,又能給民眾更多的感覺與想法。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