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連國人十大死因榜首的癌症平均每 11 分鐘奪走一命。國研院實驗動物中心開發出可替代人體試藥的「阿凡達鼠」,短期內縮短試藥過程,精準給藥,減少病人痛苦,也避免延誤治療。
由於癌症的成因複雜,每名病患的遺傳基因、飲食狀況、免疫能力、用藥歷程都不盡相同,以致相同的藥物,用在得到相同癌症的不同病患身上,常有天差地遠的療效。國研院說,目前的用藥方法,是先給予癌症病患經驗性藥物,同時使用病患的癌細胞,在體外測試藥物的抗癌效果,嘗試找出最有效的藥物。
為了發展更精準的癌症藥物測試系統,國研院動物中心專案經理王瑞鈴說,國研院動物中心在 2015 年成功研發出缺乏免疫力、不會排斥人類組織的「高度免疫不全小鼠」,可以提高腫瘤接種成功率。
她說,今年則進一步運用此高度免疫不全小鼠接種來自病患的腫瘤組織檢體,成功研發出個人化的藥物測試替身-阿凡達鼠。阿凡達鼠可以維持病患自身的腫瘤特性,據以進行分析,在以經驗性藥物治療期間,同時進行有效的藥物測試,針對不同病患找到最適合的癌症解方,可說是開啟了癌症藥物個人化世代。
儘管阿凡達鼠可以替代病患進行藥物測試,但只能在臨床施以經驗性藥物治療期間同步進行,仍需要一段試藥時間。王瑞鈴說,若能事先大量收集保存多名罹患相同癌症病患的腫瘤檢體,和新病患的腫瘤切片分析比對,就有機會直接找出最適合新病患的藥物,不但減少病患肉身試藥的痛苦,也可避免延誤治療時程。
也因此,國研院動物中心與成功大學攜手合作建立國內第一個「源自病患的腫瘤庫」(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bank),將成功移植到阿凡達鼠的人類病患腫瘤,大量培育後進行冷凍保存,並建立資料庫,供後續研究與藥物篩選使用。
王瑞鈴表示,國研院動物中心自 2017 年 8 月起,使用阿凡達鼠,有系統的自成大醫院收集南部發生率高的大腸直腸癌及肝癌等檢體,進行腫瘤移植、培養及冷凍保存。目前腫瘤庫已收集 10 種以上的腫瘤類型,超過 120 個腫瘤檢體,現已陸續上線,提供全國各學研機構的研究團隊申請使用。
源自病患腫瘤庫概念曾在未來科技展展出,動物中心研究員秦咸靜說,不只一位民眾因為親人得癌症,詢問是否可自費跟腫瘤庫買腫瘤,拿回去給主治醫生試藥,因為對他們來說,那可能是治療的唯一希望。不過阿凡達鼠仍屬實驗端,臨床端用藥還是看醫生,未來希望更多研究團隊申請相關癌症測試。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