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技術有效解決塞車之苦,台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團隊攜手義隆電子集團提出「城市車流解決方案」,透過 AI 技術做車流分析、號誌最佳化,從竹北至竹科,只要 6 分鐘便能抵達。
科技部今天舉行「智慧交通-打造智慧創新應用城市」記者會,宣布科技部補助的台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AINTU)教授廖弘源團隊與義隆電子集團旗下一碩科技合作,共同研發出的「城市車流解決方案」是智慧交通的成功案例,不只有效提升公共交通效能,更落實台灣轉型為 AI 重鎮的目標。
廖弘源表示,方案主要以人工智慧運算的「交通號誌時制重整技術」加上「智慧影像車流分析」,透過在路口設置 360 度魚眼攝影機記錄車流,同步匯入雲端平台資訊整合並運行數據分析,便能即時掌握各路口的車流量,從影像中辨識貨車、小車、機車等車流。
一碩科技副總經理連仲祺表示,從影像辨識出各種車流後,可預判車輛行駛方向,接著數據化運算最合適的紅綠燈週期秒數,並連動鄰近路段,如此一來,可以達到提升交通效能,改善壅塞的效果。
連仲祺以「三部曲」來形容城市車流解決方案的做法,依序是AI做車流分析、號誌最佳化,最後是路網控制;以新竹竹北至竹科的情況來看,數據顯示 AI 自動化控制之後,行車時間節省 600 秒,以往得花 16 分鐘的時間,如今只要 6 分鐘;此外,車流量也從每小時 3483 輛降為 3097 輛、減少幅度達 11%。
連仲祺表示,方案目前除了運用於新竹、台南、嘉義、高雄,國外也在菲律賓架設於重要道路;由於這個方案的亮點是可辨識至機車流,對於部分機車流量大的新南向國家非常具有吸引力,現已與泰國接觸,泰國交通部正規劃使用此方案。
科技部長陳良基相當肯定此成果,他表示,台灣雖小,卻擁有 AI 研發優秀、理工排名高、數位競爭力強、產業結構完整等發展潛力,未來應繼續以 AI 人工智慧為基礎,結合 ICT 產業優勢,引導台灣成為 AI 發展重鎮。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