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中,顯示中日關係改善,但學者認為,中日關係雖和緩,戰略與歷史問題卻使和解相當困難。雙方正推動習近平訪問日本,阻擋在前的是安倍修憲問題。
國策研究院下午舉辦「中日峰會與印太變局」座談會,新台灣國策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表示,中日衝突是結構性的問題。在戰略方面,自 2004 年中國國防白皮書與日本新版防衛計畫大綱均將對方列為威脅後,雙方的對抗一直存在。
他說,2014 年開始,中國軍機與艦艇多次進入日本周遭空域、海域,令日本的威脅感更深。同時,中國方面認為,日本的對中戰略是針鋒相對,不是互惠的,甚至中國學界還出現「第三次中日戰爭」等論調。
此外,中國大陸與日本在諸多歷史問題上的歧見,也在惡化中日關係。
董立文說,近來中日關係轉趨友好,與中美貿易戰在此時發生有關。中國改善對日關係,是一種「買保險」的心態,中國對日戰略思維不改,雙方關係可以一時和緩,但不可能和解。
安倍訪中後,外界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何時回訪,以顯示中日關係真正轉好。董立文認為,習近平是否能順利訪問日本,要面臨的阻礙是安倍修憲問題。修憲問題不解,中日關係很難更進一步。
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則在會上表示,雖然日本認為中國所推動的「一帶一路」,是中國借基礎設施建設擴張全球影響力的藍圖,但因應朝鮮半島動盪局勢及加大對美外交的迴旋空間,日本需戰術性改善中日關係,創造日本經濟上的利益。
「跟美國在一起不見得要跟中國大陸對立」,何思慎認為,日本正在摸索一種新的中日交往方式,也許台灣可以當作參考。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