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看診病人可申請智鏈護照,24 小時內取得完整病歷摘要、檢查影像供基層醫師參考,轉診更便利。
分級醫療是衛生福利部重點政策,但以往民眾習慣跑大醫院,主要跟醫院檢查設備較多、各科資源齊全,比較容易取得民眾信任有關;但也因此造成「小病往大醫院跑」,讓醫院人滿為患,也排擠急重症民眾的醫療資源。
為了讓資源更有效配置,也讓民眾信任「厝邊好鄰居」基層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推出「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引進區塊鏈概念,民眾到北醫附醫就醫可申請取得「智鏈護照」,透過行動載具 APP 登入個人私鑰,就能取得個人在附醫就醫的完整資料,減少病歷調閱時間。
北醫附醫院長陳瑞杰說,相較於過去病歷資料都以集中式管理,推動分級醫療必然要朝分散式管理,讓資料跨越院所藩籬。透過區塊鏈的資訊共享,除民眾可即時取得病歷資料,基層院所也可到特定節點取得民眾授權的檢查影像,讓診所醫師更精準掌握病人的狀況,也能增加互信,讓民眾更願意到基層就醫。
資訊安全、隱私保密是共享關鍵,北醫附醫預防醫學暨社區醫學部副主任呂忠穎表示,區塊鏈運用分散式帳本技術及加密演算法,讓病患的就醫資料可於醫院、診所等不同節點上傳,若其中一個節點遭入侵,其他節點仍能運作,降低集中式資料被駭風險。
呂忠穎說,病歷資料上傳前均經加密演算,在網路上以加密後之病歷索引存查,使用前再予解密,有三重的保密工法更能保有病患的隱私及紀錄的安全,未經病人同意下無法取得相關資訊。
北醫附醫資訊室主任康嵐(女英)則表示,智鏈護照的資料是依據就診日期排序,在北醫附醫病患可查詢從 102 年起就醫紀錄,包括完整病歷摘要、用藥資訊、影像等各項檢查,以及自費健檢。其餘如在院內的生理量測紀錄也會自動上傳雲端,資訊完整是一大優勢;不僅是醫院診所的電子醫療病歷(EMR),更結合穿戴式裝置及遠距健康居家護理等個人健康紀錄(EHR),結合成為完整的個人健康紀錄。
莊敬診所主治醫師王曜庭指出,過去轉診病人帶來的資料都只有簡單的資訊,現在透過區塊鏈可以看到病人授權的完整檢查資料,也能知道過去開藥的紀錄,更了解病人的狀況,有區塊鏈之後真的差太多了,更有利推動轉診。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