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狐蝠「蝠寶」不幸遭捕食 照養及野放經驗珍貴

圖片來源:中央社

全台救援狐蝠寶寶首例的「蝠寶」上月野放,林保署花蓮分署追蹤小組6日發現,蝠寶疑遭掠食者捕食,令人惋惜;歷經 229 天照養過程及野放經驗已為台灣狐蝠保育留下重要紀錄。

台灣狐蝠被列為一級瀕危的野生保育類動物,為台灣「四大神獸」之一,今年4月1隻約2週大的幼蝠在花蓮市被民眾拾獲,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救傷,並於 11 月 12 日野放。

花蓮分署今天表示,蝠寶野放後前2週採密集追蹤,每日由追蹤小組成員確認蝠寶日棲點及回報,當時觀察到蝠寶偏好棲息於低矮樹叢內,或樹木中較低的樹枝中,雖不甚隱密,但體態行為皆顯正常,且有觀察到進食的行為,因此在野外可以自行生活。

為降低蝠寶受犬貓或其他動物騷擾的風險,追蹤小組人員會將牠驅趕至隱密處的棲息位置;然而6日早上進行追蹤時發現,蝠寶身上佩戴的 GPS 發報器已掉落在日棲點周遭,隨後加派人力搜索周邊環境,發現部分狐蝠皮毛散落地面及骨骸,推測蝠寶已遭受捕食。

花蓮分署透過發報器下載蝠寶的活動點位資料,發現牠從5日中午起至6日清晨的定位點均停留於同一位置,初步推測已在5日之前死亡。

從現場遺留的證據及環境狀況判斷,最可能情況是遭受猛禽類的攻擊。然而因線索有限,且野外環境因素多樣,經詢問多名專家推論,遭日間活動型的猛禽捕食可能性比較高。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此次事件,顯示台灣狐蝠確實面臨天敵捕食的威脅因素,除可結合現場線索進一步分析,提出台灣狐蝠在野地可能的風險因子外,更可歸結相關經驗,也可以提升未來台灣狐蝠野放的成功率。

花蓮分署表示,蝠寶是全台救援失親狐蝠的第一例,從發現救援、照養、野訓,到順利野放,由許多單位共同努力,包括花蓮分署志工鍾秀綢、國立台北大學副教授陳湘繁、沖繩大學教授金城和三、社團法人台灣蝙蝠學會理事長陳宏彰、理事林祖濬、林清隆博士,以及照養蝠寶7個多月的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汲取日本經驗,並由實踐中學習,整個過程皆詳實記錄。

期間讓蝠寶長大、飛行、覓食、避開人等相關訓練皆順利進行,惟仍缺乏群體社交及需與其他狐蝠學習的野外生存技巧。台灣狐蝠「蝠寶」的野放雖告一段落,但從照養、野訓到野放的整個過程,讓各單位及照養者學習到許多寶貴經驗,並將為未來台灣狐蝠保育工作留下重要的紀錄及案例。

花蓮分署呼籲,民眾若發現台灣狐蝠幼蝠或受傷個體,請立即通報縣市政府( 1999 )或花蓮分署( 0800-057930 ),切勿私自帶回照養,以免觸法並影響專業救援工作的進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