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laudius
高鐵南延屏東案,在交通部鐵道局、陳其邁市長近期陸續發言支持後,幾乎可確定將採「高雄方案」。等一下的三民說明會,要是當場宣布高雄方案也不意外。
我們在專題 3 討論了透過「通盤進行南高雄再開發」滿足財務效益需求,今天我們進一步談如何減少施工衝擊。
原本高雄車站明挖段長度約 2.8 公里,根據鐵道局表示,可縮短至 2.4 公里,讓中華及民族等主要道路不受開挖影響。
我們來看一下為何原本要開挖 2.8 公里?
高鐵從左營用原本預留的延伸軌往南,大約在鐵路地下化隧道起點開始下地後,因為綠園道部分路段寬度問題,將逐漸轉為「上下」排列的疊式潛盾隧道,當然在進入高雄車站前,「上下」要再轉換成「並排」,而這段轉換過程就需要用明挖的。
另外,出高雄車站往東時,並排要再轉換成上下,這段也要明挖。而且因為高鐵的橫渡線要設在車站以東,所以站東段的明挖會更長一點。
根據台灣軌道工程學會建議:在車站西側可檢討潛盾斷面配置及潛盾到達井位置,以縮短明挖段長度。車站東側因列車速度不快,此處建議減小隧道斷面進行設計以縮小明挖範圍。在這些努力後,大致上可以把原本潛盾到達位置,從中華路以西,改到中華路以東三塊厝車站旁邊;另一頭從原本跨越民族路以東,改到民族路以西,黃線 Y10 站工區之前。
有沒有可能再縮減明挖範圍呢? 以原本的工法來看大概這樣就是極限了。 如果要縮減,就要引進不同的潛盾工法,讓隧道漸變段可以用潛盾機施工,而事實上是有這種方式的,先前的文章也有網友在留言提及。
這種工法稱為「H&V 潛盾工法」(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hield method),顧名思義,是一種可以讓兩個潛盾推進面在「水平」與「垂直」面轉換的工法。
此工法必須使用特製的「H&V 潛盾機」,由兩部潛盾機上下或左右組合而成,藉由兩部潛盾機間的交叉式關節(articulation mechanism)、擴挖設備(copy cutter)及螺旋式千斤頂(jack),H&V 潛盾機能於開挖掘進中邊前進邊旋轉,由橫向組合轉換為重疊構造。並能於掘進間藉由拆除兩潛盾機間組合螺栓,由組合型潛盾機分解成獨立的兩部潛盾機。
H&V 潛盾工法具有 DOT 工法的優點,將兩股隧道連結為一體,因此可以節省部分地下空間,因此可以節省路幅,又還是有機會設置通過線。同時因潛盾機可以旋轉改變並列、上下、或是分離等配置,因此可以直接開挖漸變段。根據北捷發行的《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H&V 潛盾工法和傳統工法比較的優缺點有這些:
優點:
- 隧道所需的寬度較小,受限於路輻寬度不足的機會較低。
- 於既有建物底下穿越時,穿越的面積較少,建物保護費較低,穿越補償費降低。
- 工作井的寬度相對減少,可降低工程費及對交通的衝擊。
- 隧道斷面較小,挖棄土量少,工作井的地盤改良範圍減小,灌漿量降低。
缺點:
- 現行環片構造無法構築橫向逃生通道,如以逃生豎井取代將增加成本。
- 機具成本高於雙套的傳統單圓潛盾機。
- 掘進中遇障礙物時,處理時間較長
目前日本 20 多年來已有多個施工實例,如東京都下水道局南台幹線工事、東京地下鐵 12 號線六本木車站工區建設工事、吉見淨水場導水路工事、東京都立會川幹線雨水放流管工事等。另外此種工法的專利已經過期,因此 H&V 潛盾機潛在有多個商源,包含日本地中空間開發(川崎重工與日立造船的合資公司)、小松製作所、JIMT 等公司。
若運用於高雄方案,可利用車站本體的東西端連續壁面作為到達面,或在到達端利用棄殼方式施工,讓潛盾隧道直接連接車站本體並同步施作,因此可達到「綠園道零開挖」的夢幻方案,牴觸戶亦有機會不拆遷,頂多是發給潛盾機通過下方的補償(且可能小於 1 公尺),這可以解決大部分三民區民眾之疑慮與民怨。
不過,若運用在高雄方案的高鐵施工,要考慮的是高鐵斷面較大,目前 H&V 工法尚無大斷面高鐵施工案例(地鐵環狀線使用的直徑為 6.56m),另外此段隧道施工完全貼著台鐵隧道前進,掘進時的安全保護措施、是否需要地盤改良等問題,也會是較大的顧慮。
我們認為,在鐵道局「窮盡一切努力」減少工程衝擊的目標上,儘管 H&V 工法造價較高,仍應是可認真評估的方向。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