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現實,對於個人和國家來說,都無法避免。承受現實的起點就是認識自己,這是一輩子的課題,有靈性的人午夜夢廻、獨自一人睡覺之前會想到自己到底是不是個自由的人,是不是「靠爸」一族,終生沒有自我,有沒有自欺欺人?
賴清德總統的「中華民國 113 年比中華人民共和國 75 年更長」,這一認知揭示了台灣所面對的現實,這不僅是數字的比較,更是歷史和國際政治脈絡中的一種現實感。
昨天寫的那篇文章,台灣不是一個烏托邦,民主與自由在台灣是積極但脆弱的,需要我們時時警惕並加以珍惜。我說台灣沒有 2028,辛琪教授說恐怕連 2026 都沒有。
這讓我聯想到 T.S. 艾略特的詩:「人不能承受太多的現實。」(我放在最後面)。
面對個人和台灣的現實,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去辨識哪些是無法改變的,哪些是我們有能力影響的。艾比克.泰德的那句話:「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有勇氣去做我能改變的事,並且有智慧區別兩者的不同。」不僅是個人面對現實的哲學箴言,也是台灣的生存策略。
最近有人看到有人在講英文單字不能那樣背,要有趣,要看文章、要前後文,這樣背是學不好英文,我就是這樣背,每個單字表上的單字都寫 50 遍,一個字也沒有錯過。我學德文的時候也是這樣,真是一個無聊的人。
其實很多事情有沒有辦法做到,端看自己對現實的了解,了解自己的客觀情況,才能產生正面積極的力量。
現實,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都充滿了挑戰。以前我根本無法想像自己能夠完成柏林馬拉松,如今回想,似乎每一步都是自然而然的,但在當時,那些挑戰是充滿未知和不安的。中華民國的提醒正是如此,台灣必須正視其真實處境,既不能逃避也不能自欺。
艾略特的詩句:「人不能承受太多的現實」提醒我們,承受現實雖然艱難,但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在國際壓力下顯得脆弱,但正因如此,這份脆弱才更需要我們的守護。
當我們選擇承受這份現實,選擇去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時,也是在實現自我最真實的存在。
人總是試圖逃避無情的現實,但面對現實是生活的重要關鍵,有太多人沒有現實感。沒有現實感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周圍或社會的同情,也有可能來自於朋友或粉絲的崇拜,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自欺欺人。
每個時代都有既定不證自明的宇宙,每個人都有強弱不同的天份,班內迪克.威爾斯在寂寞終站說:決心才是真正的天份。
在現代社會,現實變得脆弱,資訊科技革命之後,比起以往更容易混淆現實。現實是不斷實現一致的前後文,人無法突然會思考,也無法立刻可以完成馬拉松,了解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接受自己更是一生的任務。
Go, go, go, said the bird:
human kind
Cannot bear very much reality.
Time past and time future
What might have been and what has been
Point to one end, which is always present.~T.S. 艾略特去吧,去吧,去吧,鳥兒說:
人們
「無法承受太多的現實」。
過去的時間和未來的時間,
那些可能發生的,和那些已經發生的,
都指向一個終點,那就是永恆的現在。
~T.S. 艾略特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