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事實查核:高雄治水花很多錢還是無效? (錯誤論述)

圖片來源:高雄好過日臉書

【事實查核:高雄治水花很多錢還是無效? (錯誤論述)】

近日有不少白藍政客、名嘴或網路言論表示:「高雄花很多預算治水,還是都沒有用!」到底這句話是真是假呢? 我們就以真實的數據進行事實查核。

根據水利署歷年治水特別預算資料,補助雙北、基隆市整治淡水河流域共1657.70億元,高雄市面積比北北基加起來還大20%,僅獲得補助189.55億元。

也是根據水利署資料,自1982年開始編列治水特別預算,到2025年共3442.77億元。在2000年政黨輪替之前,全台灣只有北北基能獲得中央直接挹注特別預算,在2001年前就獲得了1279.85億元。

直到阿扁總統任內推動「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才讓中央治水預算變成全台灣一起分配,從2006年開始高雄才首度獲得治水經費101.37億元,再加上2014~2018流域綜合治理計畫32.64億元和2017~2024前瞻基礎建設55.54億元等預算,高雄加起來才有189.55億元這個數字。

也是因為這個落差,淡水河流域防洪保護標準為72小時200年重現期,也是全台灣僅次一條尊絕不凡達200年重現期標準的河川;而高雄境內的典寶溪、後勁溪等河川僅24小時25年重現期。

高雄治水獲得中央挹注的時間比台北晚了24年,而大台北獲得的總預算又是高雄的8.7倍。顯然高雄的治水預算一點都不多。

那麼高雄治水的成效又是如何呢? 因為天然災害無法完全類比,我們就取條件相似的代表性事件比較。

2024年的凱米颱風,發生在高雄開始獲得特別預算補助治水的18年後。而2001年納莉風災,則發生在台北獲特別預算治水的19年後,當時台北已經投入1279.85億治水。

凱米颱風在高雄帶來最大日雨量為山區的1217.5mm,平地也有887.5mm,高雄氣象站則是創下新紀錄的559mm。而納莉颱風在台北市最大日雨量是山區的1002.6mm,至於平地就有落差了,台北站雖然破歷史紀錄,但也只有425mm,雨量大概為高雄3/4。

凱米颱風造成高雄2人不幸罹難,但納莉颱風時北北基就有72人罹難。凱米颱風造成高雄淹水面積498公頃,市區淹水最深大約1m。而納莉颱風造成北北基當時淹水面積6640公頃,台北市區淹水最深約3m(南港、中山區),台北縣甚至有到8.2m(淹水2層半)。

凱米颱風造成高雄4~10萬戶短暫停水停電,大多在1日內復原,但納莉颱風造成北北基百萬戶停水停電(台北就有62萬戶停電),許多超過5日以上(包含台電總經理精華地段的住宅)。高雄含透天共有376棟地下室淹水,影響上千輛車。而台北當時則有6000棟以上地下室淹水,影響十萬輛車。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則還是台北捷運在納莉颱風時進水,板南線與淡水線有16個車站淹水,包含最重要的台北車站,3個月後才恢復行駛。而高雄捷運完全不受影響,甚至在風雨最大時,地下段仍正常營運。

至於許多人在意的滯洪設施,高雄共花費78.98億元興建25座滯洪池,其中水利署共補助53.65億元,在颱風期間滯洪約500萬噸(25座滯洪池滿載設計為490萬噸)。而台北雖然沒有滯洪設施,但時任市長馬英九曾經非常驕傲表示,台北捷運「不知不覺扮演了滯洪池的角色」,讓市區災害減輕,而根據馬前市長表示,台北車站滯洪65萬立方公尺,根據監察約糾正文記載板南線進水約40萬立方公尺,合計滯洪至少105萬噸。然而板南線與淡水線花費了2100億興建,洪災更造成系統損失13.96億元,加計營業損失共22.5億元,滯洪一次的代價並不小。

從以上客觀數據就可以顯示,高雄市在僅花費北北基約1/10治水預算同時,人命損失、財產損失、淹水面積、基礎建設損失都能控制得遠比台北同等災害來得低。以數據比較,高雄治水花費極低預算,而且是比台北過去的千億花費更為有效的。

圖片來源:高雄好過日臉書

 

文:Claudius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