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華府驕傲遊行愛最大 同志父母揮彩虹旗伴萬人同行

圖片來源:中央社

華府驕傲遊行今天盛大舉行,在震天響的音樂聲中高喊平權訴求;同志父母團披彩虹旗並舉「少惹我家小孩」字牌,力挺 LGBTQ +愛其所愛。也有民眾直喊妮妃雅「蕉后」,盼她能讓台灣更包容多元性別。

華府驕傲遊行規模逐年擴大,今年進入第 49 屆,主打「完全激進」( Totally Radical ),以體現 LGBTQ +(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及酷兒)社群活力,並向美國 80 、 90 年代推動進步的激進精神致敬。數十萬民眾下午兩點左右湧入西北 14 街及賓夕法尼亞大道( Pennsylvania Avenue ),為逾 300 個遊行團體歡呼。

在眾多極盡妖嬌能事的團體,或是拚場的大使館遊行隊中,同志的父母團無論團員平均年紀,或是T恤、牛仔褲加涼鞋的平實穿著反而突出。他們高舉「我是驕傲的同志媽媽」、「別惹我家小孩」、「我小孩生來就是要閃閃發亮」等標語,沿路獲得高分貝掌聲及歡呼。

其中 70 歲的媽媽加弗( Gaver )在遊行進行中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強調拜登政府應該在推動 LGBTQ +權益上做得更多,並制定聯邦法律來保護脆弱的 LGBTQ +社群,而不是讓各州決定。

講到自己最親愛的同志兒子,加弗忍不住掉淚,連說兩次「我們的孩子很重要,孩子應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稍微整理好情緒後,加弗強調將為兒子爭取婚姻平權,會一直奮戰到最後一刻。

男同志德馬奇( DeMarchi )同樣呼籲聯邦政府應再出力保護 LGBTQ +社群。他參加華府驕傲遊行就是為了支持每個人與想愛或是想相守的人所做的選擇。「說到底,我們都是人,我們都只想被平等對待」。

另一名男同志費南德茲( Fernandez )提到,美國現在有許多針對同性戀社群的法規, LGBTQ +社群日子並不好過。這是他第一次來華府驕傲遊行,因為今天大家同聚慶祝自我認同、做自己,並開心地度過這個時刻是很重要的。

費南德茲也是美國實境電視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的忠實觀眾,他聽記者自介來自台灣,秒提變裝皇后妮妃雅( Nymphia Wind ),直喊「蕉后」。「從(魯保羅)第一集開始,妮妃雅就是我的最愛」。

他說,妮妃雅帶來了一種新的精神,欣賞妮妃雅能在全球知名的節目中代表台灣,也盼望她能讓台灣更認同多元性別。

同志母親加弗及費南德茲等人的焦慮其來有自。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mmittee )去年 10 月對美國人權狀況進行審查,是9年來的首次。委員會關切美國「基於性取向或性別而嚴格限制個人權利的州法律數量不斷增加」。

去年8月,加拿大更新旅遊警示,提醒 LGBTQ +人士前往美國時可能會受到州及地方法律的影響。不過,「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4月報導,今年前幾個月通過針對 LGBTQ +權利的州法案數量遠低於去年同期,但 LGBTQ +運動人士仍相當謹慎,擔心這種趨勢可能不會延續。

此外,華郵分析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3月發布的數據,發現近年來學校發生的仇恨犯罪急劇上升,在 LGBTQ +學生面臨限制性法律的州,影響最為明顯。

整體而言,美國 LGBTQ +權益保障之路仍有些微亮點。今年4月,拜登政府宣布恢復若干聯邦規則,支持者稱這將保護同性戀及跨性別的患者不被醫療機構拒於門外,並防止健保政策迫使 LGBTQ +社群要比其他人等待更久,或支付更多費用才能享有生育福利。

美國政府也確立了防止學校歧視跨性別學生的規範。

1969 年6月 28 日,在社會對非異性戀者普遍不友善的背景下,紐約市警方再度臨檢位於格林威治村( Greenwich Village )的「石牆」( Stonewall )同志酒吧, LGBTI +(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雙性人)社群暴動反抗,是同志運動史關鍵事件,每年的6月也成為「同志驕傲月」。

華府 1973 年迎來免費為同志社群提供醫療服務的診所。兩年後,首屆年度同志驕傲遊行登場。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