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高雄能成為AI重鎮嗎?產業鍊地圖總覽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文:Claudius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本次來台演講引發熱烈討論,他點名的數十家供應鏈廠商,也成為另類股市明牌。
事實上,近年高雄受惠於南台灣半導體 S 廊帶成型,半導體產業投資額超過 2 兆,也讓高雄找到產業轉型契機。
我們就來看一下相關產業鍊在高雄的佈局:
日月光(3711)|楠梓科技產業園區(第一、第二園區):先進封裝、測試、材料
台積電(2330)|楠梓產業園區(興建中):2 奈米先進製程(1-3 廠,預料再擴充)
仁寶(2324)|亞灣台壽大樓:5GAIoT 研發中心|財稅大樓:電腦事業群(PCBG)研發中心
緯創(3231)|中華電信亞灣大樓:研發辦公室|前鎮科技產業園區(興建中):高雄研發中心總部,車載、工控、醫療顯示模組及加值服務
鴻海(2317)|軟科鴻海大樓:伺服器、雲服務|駁二七號倉庫:軟體研發中心
光寶科(2301)|楠梓產業園區高雄一廠/二廠:車用電子、工業自動化及能源管理等產品製造|楠梓產業園區光寶大樓(興建中):研發中心
鑫蘊林科|軟科:電腦視覺人工智慧公司
NVIDIA|軟科鴻海大樓機房:超級電腦 Taipei 1/未來擴充研發中心
ASML|生態園區站一功營造辦公大樓:高雄辦公室(機台安裝、調整、支援服務)
中山大學|西子灣校區:工學院、半導體學院
陽明交通大學|舊左營國中、公教人力發展中心:半導體及 AI 產業研究所碩博班
清華大學|左營、公教人力發展中心:半導體研究學院分院學分班、碩博班,未來擴及 AI 及永續領域
成功大學|85 大樓: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高雄分院(學分班)
除了以上這些廠商外,半導體產業鍊相關的廠商如華邦電、德商默克、美商英特格、國巨、義隆、穩懋、穎崴、新應材、虹晶科技、強茂、聯亞、三福氣體、住友培科相繼設廠,讓半導體生產的硬體產業鍊初步成形。
然而,目前高雄在 IC 設計、軟體應用方面產業鍊仍相當薄弱,雖然信驊科技與 Skymizer 等公司最近也宣布投資高雄,但若和北部相比,從台北到新竹有許多中小型廠商在供應鏈中佔據一席之地,但高雄仍缺乏由技術、人才、資金構成的新創生態系,以至於難以誕生相關產業的新公司。長期來看,新科技領域產生的大部分職缺,都來自新創公司,高雄要在這個世代的 AI 產業轉型中有更重要地位,就需要擁有技術的創新能力,而不是只吸引成熟的公司來高雄開設產線與分公司。
在 1960~80 年代,高雄憑藉著出口替代政策發展輕工業,到以國家資本投資石化、金屬、機械重工業的高速成長期,只有產業生產,卻沒有藉此機會建立起夠強大的研發能量,而導致在產業生命週期走下坡時,內部更新的動能不足。
在新產業的契機出現之際,高雄必須具備足夠的人才培育能量,透過研究型大學、企業研發機構、法人研究機構的設立與互動,讓下世代的新產業能自發在高雄產生,才能促進城市的永續成長。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