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對自己人要多一點溫柔

圖片來源:中央社
因為三場青島東路的捍衛民主活動,這篇文延遲了十天。此外,為了讓大家理性看待這件事,我刻意等風頭過了再寫。
這個主題我曾經寫過,但類似事件一再發生,也就是台派嚴苛對待自己人,缺少一份溫柔。這次的受害者是魏德聖導演。
魏德聖接受網紅酷的夢專訪,當中有四分多鐘的內容與台灣電影的國際行銷有關。酷的夢剪接了不到一分鐘的預告片,刻意凸顯魏導的一段話。
酷的夢:台灣的電影為什麼在國外比較不紅?
魏德聖:然後我們選擇台積電⋯⋯台積電跟我有什麼關係?沒有關係。這是我最無力感的地方。
魏德聖這段話立刻登上媒體版面,而且多數是偏藍媒體,用的都是見縫插針的新聞標題,例如:
  • 國片紅不起來魏導怨台灣選擇台積電
  • 當家的選擇台積電跟我有啥關係
  • 台灣電影紅不出國外魏導談無力:我們選擇了台積電
  • 國片在外國紅不了!魏德聖嘆台灣選擇了台積電
看了上述的新聞標題之後,台派意見領袖就立刻跳腳,蜂擁而上貼文公審魏德聖。多數公審魏德聖的台派意見領袖並未觀看原始訪問影片,甚至連新聞內容都沒閱讀。
基於我對魏導的了解,我不認為他會將台灣電影在國外不紅歸咎台積電。在台派一片炸鍋的當下,我試著去找出真相。在這段引發爭議的訪談,魏導提到兩個議題:
文化認同:電影是最好的文化行銷,因為電影就是生活,跟每個人都有關係。至於台積電,除非買了該公司的股票,基本上跟一般人沒關係。
產業政策:在經濟起飛的當下,台灣政府選擇了科技。就算政府要回頭支持電影業也會有困難,因為政策導向已由興利轉爲防弊,獎助方案綁手綁腳。
在這段訪談,我只看到魏導理性討論台灣電影業的困境,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炎上台積電。魏導提到台積電,純是因為台積電是台灣科技業的代表公司。
魏導的說詞並非毫無根據,何況這兩個議題也確實值得討論。魏導拋出這兩個議題,就是為了引發討討論,不是為了炎上台積電。
既然如此,為何媒體要刻意扭曲魏導的談話呢?這是偏藍媒體的高招,而且屢試不爽,因為台派對自己人有潔癖,而且經常看到新聞標題就跳腳。
事實上,魏導早就是偏藍媒體的眼中釘,因為他是電影界的異數,是唯一抱持台灣史觀的導演。海角七號重新詮釋台灣與日本的歷史關係,完全偏離南京大屠殺的中國史觀。
海角七號之所以賣座,因為情節打動人心。魏導後續的電影也都用了台灣史觀的題材。偏藍媒體無法接受魏導公平看待台日關係,忽略深藏他們內心深處的國仇家恨。
其次,台積電是台灣的科技成就,甚至被譽為護國神山。雖然偏藍媒體屢屢想要衰台積電,但因為缺乏公信力效果不大。
這次偏藍媒體的標題操作非常成功:先讓魏德聖卯上台積電,目的在激怒台派意見領袖。果然許多台派粉專看到新聞標題後,立刻把魏導抓來公審。
更令人難過的是,這些公審魏德聖的貼文與下方的留言,充滿人身攻擊、謾罵、與羞辱性的字眼。在真相未明的情況下,魏導提出的兩個關鍵議題反而沒人討論。
在有理說不清的情況下,魏導選擇道歉,試圖平息爭議。魏導要求製作單位提供完整訪談內容,貼在果子電影的頻道。問題是,新聞熱潮過了,這段澄清影片只有八千多個點閱。
偏藍媒體看不慣魏導與台積電,於是操作兩者的矛盾。最諷刺的是,獻上魏導首級的竟然是台派意見領袖。偏藍媒體只在一旁看熱鬧。
偏藍媒體擅長這樣的標題操作,而且一再得逞。去年八月我貼了一篇嘲諷文,卻被偏藍媒體扭曲為帶頭出征美國大聯盟。在社群平台公審我的臉書貼文至少有十幾篇,包括多個高聲量的台派粉專。問題是,他們都沒有閱讀我的原始貼文。
末了,我要再次呼籲:監督自己人很重要,但可以多一點溫柔,真的不需動輒公審。若要公審自己人也可以,但請先把真相搞清楚,不要看了新聞標題就跳腳。
圖片來源:取自 翁達瑞 臉書

原文出自翁達瑞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