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邱太三:中國需評估若斷ECFA 衝擊兩岸和平可能性

圖片來源:中央社

前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在歐洲智庫論壇表示, ECFA 是兩岸連結重要象徵,中國若要斷掉 ECFA ,需評估兩岸和平發展可能性。學者艾西亞則說 ECFA 對台灣經濟不重要,歐洲應抓住台灣經濟轉型機會。

邱太三在 520 總統就職後卸任才 10 天,即訪歐出席布魯塞爾「歐洲政策研究中心」( 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 , CEPS ) 舉辦的論壇,與歐洲學者討論台灣新動態。

就在同一天,中國財政部發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ECFA ) 134 項產品關稅減讓公告,這是自去年底公告中止 12 項關稅優惠後的第2批,也被解讀為針對賴清德政府上台後的經貿施壓手段。

中央社記者在論壇問邱太三, ECFA 某種程度被視為習近平政府對台灣「最後的善意」,他如何評估後續發展。

邱太三首先表示,兩岸從 1991 年開始交流互動,如今他最大感受是「重新回到原點」。

他解釋, 30 幾年來,一開始台灣也跟國際社會一樣,期待透過交流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改善生活條件進而改變社會觀念和政治制度,「如今這個期待是落空的」,中國自習近平掌權後將經濟成果轉化為軍事擴張,帶來周邊和國際情勢的緊張。

他指出, ECFA 原本具有讓兩岸關係更加緩和,甚至互利互惠的重要連繫功能,中國暫停 ECFA ,恐怕就中斷兩岸連結度裡最重要的可能性,只剩下很遠的其他社會交流而已。

邱太三說:「中國如果要斷掉 ECFA ,那它要重新評估不只是經貿合作,恐怕包括兩岸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或是和平發展的可能性都可能受到衝擊。」

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 Bruegel )資深研究員艾西亞( Alicia Garc í a-Herrero )從台灣連線參與論壇,她直言 ECFA 有超過 400 項關稅優惠,有人可能會認為中國停止 ECFA 將是台灣經濟的「殺手」。

「老實說,這( ECFA )越來越不重要」,她指出,雖然台灣是中國的最大投資者,但台灣經濟結構已在轉變,如今出口到美國比到中國還多,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韓國、日本。

艾西亞說,這個趨勢部分由人工智慧( AI )革命帶動,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只占很小部分,對日、韓、台而言,更大的出口轉向驅動力是美國本身的市場需求。

她提醒,在美、日、台形成的新供應鏈當中,歐洲應該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尤其台灣經濟從中國轉向美國,其中有很大機會,歐洲應吸引更多台灣投資。

邱太三呼應,台灣產業結構自蔡英文總統任內明顯轉向,力求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如今台灣對外投資從高峰時 83 .8%在中國,到去年只剩下 11 .4%;在中國投資的廠商從最多 11 、 12 萬家到現在只剩7、8萬家;赴中工作人數從最高峰 46 萬人減至不到 20 萬人;中國雖仍是台灣最大出口地,但占比從 45 %到今年前2季降至 30 %以下。

因此他強調, ECFA 雖然在經貿上不是最重要的事,「但它至少是兩岸連結的重要象徵」。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