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赴中工作熱度不再 人數連續8年遞減

圖片來源:中央社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顯示,國人赴中國(含港澳)工作人數連續8年遞減, 2014 至 2021 年期間連年下滑;受到 COVID-19 疫情衝擊影響,赴中工作人數占赴海外工作總人數僅剩 37 .5%。

主計總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民眾赴中國工作人數連續8年減少, 2013 年達 43 萬人, 2014 年起減為 42 .7萬人,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爆發前一年、 2019 年為 39 .5萬人。

受到疫情衝擊, 2020 年、 2021 年、 2022 年赴中工作人數相較之前驟減。主計總處最新統計截至 2022 年,這年赴中工作人數為 17 .7萬人,相較 10 年前、 2012 年( 43 萬人)驟減 25 .3萬人。

觀察赴中工作人數於赴海外工作總人數占比,有統計資料以來, 2009 至 2013 年期間,赴中工作人數占比年年突破6成, 2011 年一度高達 62 .2%。 2014 年起逐漸下降,疫情大爆發前一年、 2019 年為 53 .4%;疫情期間、 2022 年僅剩 37 .5%。

前往東南亞國家工作人數則呈成長趨勢, 2013 年達 10 .9萬人,有統計資料以來,第一次突破 10 萬人; 2014 年增加為 11 .3萬人。赴東南亞國家工作人數在 2019 年達 12 萬人,較 10 年前、 2009 年增加4.3萬人。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對中央社剖析,民眾赴海外就業大多是跟著台商腳步走,台商的海外布局改變,中國不再是台商投資第一優先考慮地方,台商轉赴其他地方設廠,台籍幹部當然也是跟著轉赴他地。

辛炳隆指出,中國外資政策在改變,在中國的經商成本也愈來愈高,美中貿易戰、美中科技戰加速台商改變布局,加上新南向政策拉動,海外就業情勢也有了明顯變化,可以看到赴中工作人數遞減、赴東南亞國家工作人數漸增趨勢。

辛炳隆提到,除了台籍幹部跟著台商赴中國工作外,另一部分前往中國工作的台灣群體為年輕人。有的台灣年輕人在中國就學畢業後,直接留在當地就業;有的則是自行選擇前往。

「中國對於台灣年輕人就業吸引力確實在下滑」,辛炳隆說,一方面為台灣年輕人在對岸職場現已沒有特別優勢,二方面為中國經濟環境現況不是很好,三方面為台灣年輕人對於極權政治環境較難接受,沒有辦法「賺錢歸賺錢」。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陳松興對中央社指出,台商採取 China Plus One 策略,回應供應鏈上游要求,減少在中國的投資,這些新廠多是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設置。

陳松興表示,新廠設址東南亞國家,減少在中國的產能,相對地對於駐點中國的工作人員需求也降低,台籍幹部、台籍勞工前往中國工作誘因不再,於是呈現出赴中國、赴東南亞國家工作人數消長趨勢。

一名要求匿名受訪的 38 歲民眾表示, COVID-19 疫情間拿到一個在香港的工作,考慮香港國安法通過後,當地生活氛圍改變,於是放棄了這個機會。香港薪資較台灣薪資多2至3倍,不過「時時不自由」恐懼感讓人壓抑,不後悔取消赴港工作決定。

這名民眾說,其現所任職公司主管為香港籍人士,舉家搬遷到台灣生活、工作,很大原因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不願意孩子接觸中共引領下的「愛國教育」;另也有些香港籍友人欲離開香港,有的已經轉赴英國、加拿大展開新生活。

一名畢業於政治大學轉赴上海工作的民眾受訪指出,畢業後先在台灣工作了一陣子,考慮中國市場大、職缺多,於是選擇落腳上海。上海薪資優於在台灣的薪資,不過物價成本、工作壓力也高了不少;對於兩岸局勢感到緊張,希望和平穩定。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