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蕪菁雜誌專欄》林佳龍的任勞任怨,才是 2024 年當下最需要的

圖片來源:中央社
候任總統賴清德公佈外交部長的人事案,結果是林佳龍。這個人事案讓很多人訝異,其實一開始我也很訝異。但是仔細想想,這個人事案其實也沒有那麼難以理解。
這個任命,跟安倍晉三任命岸田文雄擔任外務大臣,其實有點相似。
稍微談一下安倍晉三這個人事案的背景。岸田文雄在入第二次安倍內閣當時,本身是黨內派閥「宏池會」的會長。宏池會和安倍所屬的派閥「清和會」,並不特別親近,甚至岸田也講過「我們和安倍派的理念有相當的差距」這樣的話。
而在 2012 岸田第一次出任外務大臣以前,他的外交資歷基本上是零。岸田先前曾經多次出任特命擔當大臣(約相當於台灣的政務委員),廣泛接觸教科文、福利、沖繩、法規改革等內政議題,但是就是不太有外交經驗。
派系不同、外交經驗為零,但是安倍還是提拔他出任外務大臣。而且一做就是五年,在「流水官」的日本內閣,可說是非常長壽。
眾所皆知地,安倍首相在外交政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岸田是安倍「地球儀俯瞰外交」的弘大構想的實行者。
那為什麼安倍會做出這種任命?
比較表層的理由是政壇佈局。
一般來講,內閣制國家,外交大臣和財務大臣並列,是總理大臣底下權位最高的閣僚。例如傳統上英國內閣的「四大臣」是首相、財政、外交、內政。
依英國慣例,能夠坐這個位置的人,通常會是跟首相資歷不相上下,或者為視為首相接班梯隊。例如說現在英國的蘇納克(粵譯:辛偉誠)內閣底下,外交大臣是前首相卡梅倫。前首相特拉斯(粵譯:卓慧思)在出任首相前一職位就是外交大臣。
外交部長是國家重鎮,尤其在外交吃重的大國,政壇上沒有一定份量,是鎮不住這個位置的。畢竟在談判桌上要講威信,外國人把你當做「政府首腦的接班梯隊,能夠直接影響最高決策的大佬」還是「唯唯諾諾傳遞訊息,其實沒什麼實權的待退外交官」,得到的處遇是大為不同。
反過來說,外交部長也經常被作為酬庸黨內派系大佬、佈局派系平衡的籌碼,因為給一個小部長的位置,不足以表示敬重。
歐巴馬任命希拉蕊為國務卿。希拉蕊此前是聯邦參議員,也是黨內總統初選的對手;初選失利之後則鼎力相助,所以歐巴馬酬庸她,但也只有她的江湖地位才坐得住國務卿的位置。安倍任命派閥領袖岸田出任外務大臣,也多少是著眼於自民黨內的派系平衡。岸田之後的河野是黨內「自成一派」的高人氣大物、茂木亦是派閥領袖。
以上這些人都沒有職業外交官僚的資歷。
安倍提拔河野太郎出任外務大臣。要知道,安倍的國際政策偏向鷹派,岸田中庸偏鴿,河野比岸田更加偏鴿派而且親中色彩濃厚,其外交理念與安倍相距甚遠。即便如此,2017 年安倍仍任命河野接手岸田的位置。
所以在老牌民主大國,出任外交部長,「職業外交官資歷」從來就不是必要條件,理念上也不必然跟老闆一致。反而是「國內政壇地位」、「酬庸」與「派系平衡」是更常著眼的點。
但更深層的原因,我認為是「人格特質」。
聰明的領導者,當然不會沒事放一個不適合的人在位置上。安倍任命岸田,是認為他看準岸田行事風格中庸,擅長對話與協調。
2012-2017 這個時間點,美中對抗的大局已浮現,但還沒有完全成形。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廣泛與盟友國家協調,取得共識而且避免直接的話語衝突。行事中規中矩的岸田,很好地幫助安倍完成了這個任務。
那我們從賴清德任命林佳龍的這一人事案,可以看到什麼?除了上面講的,有「國內政壇地位」、「酬庸」與「派系平衡」的考量之外,我的看法是,林佳龍雖然不是最會選舉的人,但是在很多閣僚的位置上,他是最任勞任怨且勇於任事,敢去擔賽缺、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的人。
這是很多習慣於當老油條的職業外交官僚,所不具備的人格特質。
當然背後美國和賴清德、林佳龍之間達成了什麼默契,我們不得而知。
正如我經常講的,接下來的五到十年裡,這個世界會愈來愈混亂、愈來愈充滿挑戰。或許,林佳龍的任勞任怨,才是 2024 年當下最需要的,可以輔佐我們國家度過接下來的大亂流的人格特質。
只是林佳龍恐怕又要繼續辛苦,充當任勞任怨眾人罵的沙包了。

副總統賴清德(左3)12日以總統特使身分率特使團啟程訪問巴拉圭,登機前向機場眾人及媒體揮手告別。左2為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圖片來源:中央社

原文出自蕪菁雜誌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