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laudius
好過日近幾個月幾次討論過特貿三的設計方案,認為這個理應由公私部門合作打造高雄門面的計畫,在設計上太過平板缺乏魅力,儘管都審確實做出一些努力,但設定的規範卻有可能流於僵化,今天我們先講北基地關鍵性的「60 米中央廊帶」,為了不擋住總圖看海的視線,以及確保較大的風廊,北基地被要求留設 60 米的中央廊帶。
然而在這個範圍內,是連「一層樓」的建築物都不能蓋的,包含漸進式的退縮,小型商店,或人造地景這些方案通通不可以。
然而總圖底層挑高約 7.5m,而總圖頂樓空中花園高度約 39m,在中央廊帶中小型的量體大概不至於阻礙觀海視線或風的流動。
而且要保留總圖的景觀,以及市民看海的開放空間,可以有別的方案!
就拿東京丸之內來說,此區百年前就是東京最重要的商辦集中區,在再開發過程之中,由於三菱地產擁有丸之內 1/3 土地,因而主動邀請其他地主成立「大手町、丸之內、有樂町地區再開發計畫推進協議會」,和東京都廳、區政府、JR 東日本合作制定「都市規劃指引」。
最重要的規範,就是將過去丸之內「100 英尺(31m)」的限高,轉化成 31m 的「腰線」,作為裙樓的高度線,大樓到 31m 這個高度必須退縮,一方面降低對街道的壓迫感,另一方面也保留歷史尺度。許多建案也在 31m 線以上,保留舊立面或以貼近當時的建築語彙處理,帶出丸之內的歷史承續感。
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是要保留市民在總圖看海的「景觀權」,並不一定要叫前排不能擋住,直接打破「私有物業」的藩籬,讓市民可以自由走到前排就好啦!
因此我們可以設定兩條軸線:
- 39m 軸線「建築腰線」:和總圖頂樓空中花園同高,透過在 39m 高度留設對公眾開放的挑空平台,創造一個可以讓氣流與視線從海到內陸流動的景觀平台。更進一步,透過空橋連接特貿三北基地 A、B、C 棟,同時串連總圖、總圖會館,形成空中廊帶。
原本市民在總圖頂樓花園可以欣賞海景與夕陽,現在可以透過空橋直接走到成功路側,更距離欣賞海景,讓這樣的景觀公共性不至於被影響。而在挑空沿線,原本一般辦公室空間可以改規劃為咖啡廳、餐廳、商店,透過潛在的觀景人潮,增加此區域的價值。而挑空處不計容積,容積可以往上增加 2 層,不會影響開發商權益。 - 8m 軸線「空中走廊」:這是原本特貿三開發就設定的空中走廊,連接特貿三基地,並串連到成功路西側。重要的是要做好到輕軌 C8 站、黃線 Y15 旅運中心站的串聯,成為基地主要的對外動線。另一方面也串連到總圖三樓,若有機會更應該跨越新光路,往 85 大樓、甚至捷運三多商圈站方向延伸。
另外也可以注意到,例如澀谷 stream 的開發案中,空橋都不是「附掛於建物一側」,而是「貫穿建物底層」,更能在主動線兩側設計零售販賣,或與大樓垂直動線整合。這種不是把空橋當作「都審要求所以我做給你」,而是把空橋當作基地主要人流來源的方式,才是發揮空橋效益的更好規劃。
特貿三都審中,留設中央開放廊帶自然是好事,但對量體高層退縮、東西向的棟距、開放空間的規劃使用,在市府作為開發參與者(地主權利變換分回樓板)的立場下,都應該要求業者做出更有人味、更開創性的設計,讓未來特貿三真正能成為人氣聚集之地。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 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