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選後觀察1:新政府選後應該優先解決的幾個問題

圖片來源:截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文:Claudius

選後的第一天,週日一早高雄天氣晴空萬里,但這眺望出去的藍天,正可以說是民進黨執政 8 年的縮影。

你有沒有發現和 2018-20 年左右有相比,這次大選空污並不是一個重要議題?

你有覺得,和先前冬天 85 大樓常會「消失」相比,今年看到藍天的次數變多了嗎?

去年底環境部公布空氣品質監測最新資料,全國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每立方公尺)已由 2016 年 20 微克,改善至 2023 年 11 月底的 13.9 微克;中南部地區亦從 23.7 微克改善至 16.4 微克,改善幅度約 3 成。如果和 2015 年的年平均 21.9 微克相比,8 年以來空污改善 37%。

除了 PM2.5 以外,其他空氣中有害成分有大幅下降,如鉻、砷及鎘等重金屬分別下降 39%、58% 及 60%。和電廠有關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也分別下降 59.3% 和 31.3%。僅有臭氧改善幅度較小,減少 9.7%。

不要忘記,這 8 年工商業生產蓬勃發展,人均 GDP 上升 49%,發電量增加 15%,甚至路上車輛總數都大幅增加。在排放源變多下,減煤增氣、汰換鍋爐、汰換老舊車輛、降低揚塵等政策是有所成效的。

但反過來想,空污 8 年改善 37%,你覺得滿意嗎? 當然我還是不滿意,畢竟台灣、特別南部和先進國家相比,空氣品質還是太差。這種有進步,但感受還是不佳,或是覺得「改革太慢」、「相對不夠好」的微妙感受,也是執政已久的民進黨較難爭取中間選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誠然,你可能會說,包含境外勢力介選、假消息等資訊戰手法,都是打擊執政黨的重要原因。

但執政越久,包袱越重,全世界皆然。

二次大戰後,美國僅有 1980-1992 年的共和黨,能夠連做三個任期(雷根兩任,雷根的副總統老布希一任),到了 92 年大選時,老布希雖然漂亮打贏第一次波灣戰爭,但在經濟問題困擾下還是無法連任。因此,民進黨還是得拿出「再不改革下一任就要輸掉」的決心,在內政上讓人民感受到成績。

新任總統賴清德在勝選感言裡面提到:「未來的施政,各黨派有共識議題,我們優先處理」。

個人認為,有幾個反對黨施壓中的議題,相對在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上爭議較小,是賴總統可以先著手的。由於只是「個人意見」,不一定是多數期待,也歡迎大家來討論看看。

交通:

「行人地獄」在選前一年成為熱門議題,民進黨執政八年,機動車輛普及率仍繼續上升,交通死傷數字高居不下,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其嚴重性。雖然我們先前多次論述過,台灣的「交通戰爭」已經太晚開始(晚了 40 年左右),現在改革困難重重,但該做的一定還是要做。

這幾年的交通政策,往往遲緩而又缺乏方向,例如違規檢舉一下限縮,被罵了又開放、接著職業駕駛人來抗議又限縮。這背後不只是民進黨的問題,而有相當多政治勢力的介入,例如國民黨也提出該黨版本的限縮檢舉修正案,或是趙少康狂罵交通違規記點和畫紅線。但執政黨不能迴避「帶給國民願景和明確方向」的責任,必須在充分討論下持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除了民間團體倡議的道路設計、考照標準與道安教育、法規與執法強度等重點以外,民進黨政府其實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比起藍白,更積極推動軌道發展的一慣態度,但需要把大眾運輸發展、站場開發、社會住宅、人本交通環境通盤整合起來,同時也促進人口與經濟活動的移動,好過日6年前就倡議過推行類似英國在《2000 運輸法》下「地方運輸計畫(local transport plan)」的滾動檢討制度,要求地方政府也動起來,才能齊心改善交通環境。

交通部原先回應民間團體述求,提出 2030 年之前交通事故所致人命損失降低 30%,或許賴總統需任命新的團隊,並把這個目標提前到 2028 年完成。

居住:

「居住正義」可以是說本次大選最常被提到的內政議題,擴散到外媒也都知道的程度。房價上升,近因主要是疫情後游資過多,遠因則和政府長期放棄公共住宅政策關。因此短期內增加優惠貸款,再次對市場注資,恐怕是飲鳩止渴。目前主流解決的方式,大概分為「住房公共化」(社宅、包租代管)、「租稅政策」(打囤房、打投資客)、「租賃市場改革」(透明化、制度化保障租客)幾項,其中社宅各黨都有共識,只是進度大家都不滿意。

蓋社宅的最大困難是「錢」,和利率、租稅政策不同,社宅是要拿大量政府預算做實際工程,需要時間、工程管理能力,並不是馬上能完成的政策。2024 年住都中心編列預算 67.2 億,已經比 2023 的 27.6 億大增 143.67%。而經過立法院預算中心整理,2017~2048 年,社宅興辦總經費大約 1483 億元。除了中央直接興建,中央還會補助地方社宅租金與融資利息,以及提供地方包租代管經費,是一項需要中央支持,地方配合的大工程。

然而疫情後營建成本上升,北部社宅一坪造價已經超過 18~20 萬/坪,興建 30 坪 2-3 房的社宅,一戶成本需要 540 萬元以上,南部則可能也要 14 萬/坪,每戶要 420 萬元以上。若要如賴清德政見增加到 50 萬戶,則目前尚需興建的 10 萬戶,和未來增加的 30 萬戶,則要 40 萬 x500 萬 =2 兆預算,而這是不含土地成本,也沒有包含其他包租代管等支出的粗估。

但社宅的數量能不能達成呢? 當然可以! 如我們之前所提到,在 1996 年立法院通過眷村改建條例,光是在 1997-2005 就花掉 5000 億台幣預算,媒體人蔡玉真則指出總預算規模高達 1 兆 5000 億台幣,換算成現今物價根本蓋出 40-50 萬戶社宅根本綽綽有餘。

也就是只要藍營拿出當年在立院強行通過眷改條例和特別預算的精神,同意賴總統使用更有彈性的財政籌資方式,大刀闊斧興建社宅,那麼要達成目標是有可能的。

另外,民進黨於選前也已經提出閒置校地開發、市地重劃留設 5% 土地興建社宅等政策,在民意要求下,應該更積極獲取用地,並和大眾運輸開發、產業與國土平衡結合,並在規模化下革新營建工法,解決年輕人住屋問題。新政府也應該採納民間倡議「社宅輪候制」等政策改革,結合數位平台改善使用體驗,並引進長期資產管理配套,讓社宅登記可公開公平並維持品質,永續發展。

醫療:

這不一定是大家所想的,但小編特別拿出來講,因為我看到這次大選中,經過疫情,在高強度動員卻未改善執業環境之下,醫事人員的挫折感與不滿相當明顯。例如有醫師在私群組裡面抱怨「民進黨對待醫護不如計程車司機」。也因此,包含趙少康提出健保點值「1 點 1 元」,柯文哲痛斥總額制度,以及承諾提升健康支出比重,其實都有打中醫界心中之痛。雖然實務上,現行財源就是不足,而健保會裡面強制引進總額制度,壓低醫界收入的委員,很多是公衛或其他背景,也非政府管得動的。

然而既然賴總統競選時也承諾提升點值,在朝野有共識的狀況之下,當然可以朝修法方向前進。 另外,總數超過 30 萬的廣義醫事人員,長期面臨一線臨床人力短缺,長照、社會安全網等政策任務負擔承重,也需要政府重視其勞動權益,並給予應有的報酬與保障。作為台灣民主化之後第一位「醫師總統」,賴總統應該更有感,也更能解決這個問題。要先能照顧好助人工作者,才有辦法去接住有需要的更多人。

另外我們也要特別提到,這次落選的林靜儀委員,疫情期間默默協助處理相當多防疫與醫療勞動權益問題。本次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中,並無醫療背景代表當選(王正旭醫師剛好落選),在國會內此議題還是希望能有對口來協助推動。

圖片來源:截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圖片來源:截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圖片來源:截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原文出自 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