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握有權力,必須接受監督,而且不分黨派,都要適用相同的標準。若選民抱持雙重標準,政壇就會出現反淘汰,最後毀壞了民主的根基。
選民雙標的例子俯拾皆是,而且有明顯的政黨偏見:
在前年的地方選舉,有多位縣市長候選人涉及論文抄襲爭議,但只有證據不明的林智堅退選,證據確鑿的高虹安、柯志恩、許淑華、林耕仁等繼續參選。
去年五月爆出的台版 MeToo 運動,未涉及性騷的林飛帆被迫退選,理由是監督不周。因性騷被判刑的陳雪生卻繼續參選。
在即將投票的總統大選,賴清德的工寮老家被放大檢驗,其他候選人的豪宅、房產、與農地卻被輕放。
在上述三個例子,民進黨候選人的爭議相對輕微,卻被嚴格檢驗。國民黨與民眾黨候選人的問題更大,卻被寬容縱放。這樣的雙標造成以下的政壇亂象:
- 做賊喊捉賊
受到寬容的政黨可以為所欲為,不必擔心對手的批評,因為選民雙標。尤有甚者,較爛的政黨還會做賊喊抓賊,進一步惡化選民的雙標。
不論是抄襲、性騷、或違建,國民黨籍的候選人毫不避諱,甚至還反過來抹黑民進黨籍的對手。只要造成「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氛圍,國民黨就可從選民的雙標獲益。 - 社會問題政治化
政壇普遍存在的爭議話題,背後極可能有結構性的社會因素。以論文抄襲為例,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包括崇尚學歷的文化、過時的法律規章、以及缺乏自律的高教體制等。
由於選民的雙重標準,許多社會議題有了泛政治化的空間,甚至成為政黨惡鬥的題材。在政治惡鬥結束後,議題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依然存在。 - 政治人物反淘汰
面對選民的嚴格檢驗,綠營的政治人物難免感到羞恥,最後被迫退出選舉。選民縱容的藍白政治人物則會喪失羞恥心,繼續橫行政壇。
因為選民的長期雙標,有羞恥心的政治人物越來越少,無恥政客越來越多。一旦選舉成為比賽無恥的競技場,社會精英不願參政,政壇只剩下拐騙之徒。 - 民主根基的毀壞
民主政治就是責任政治,選民要為政治人物打考績,並當作投票的依據。民主制度的成功建立在選民的獎懲分明。
選民的雙標最終會毀壞民主的根基。若選民只苛責優質政治人物,寬貸劣質政治人物,其結果就是政壇獎懲不明。因為選民是非不分,政客就胡作非為,最後民主根基蕩然無存。
原文出自翁達瑞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