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laudius
高雄輕軌在 1/1 下午 3 點舉辦通車典禮,6 點正式通車後,列車隨即改採順、逆行成圓運轉。這兩天體驗下來,其實已經比陳其邁市長任內前三次通車準備周全,但由於全線通車後運轉模式、刷卡模式、甚至大順路段號誌運作模式均和往常不同,因此當然有需要磨合之處,這邊很簡單說幾點心得。
- 速度與班距:輕軌成圓後,官方的初期設定表定時間是 90 分鐘一圈,相當均速不到 15 公里。不過,在通車日有民眾表示有搭乘到一圈 2 小時以上的班次,顯然因人潮過多,在月台無法準時關門發車,而造成列車延誤。
好過日過去曾討論過多次,原本輕軌設計參數上,均速為 21.5km,繞一圈是「62 分鐘」,在尖峰 6 分鐘班距下,列車需求數是現有的 24 列。但由於目前速度只有原先的 70%,列車速度不足,造成列車數量也不足,因而只能維持一般狀況尖峰 10 分鐘的班距。
速度慢=>所需之列車不足=>班距較長=>每班塞的人多=>列車因擁擠而延誤=>速度更慢⋯⋯,這在人潮擁擠時,會是一個惡性循環,降低搭車體驗,因此需要「提速」或「增加列車」來解決。
而因增購列車先前被特定政治勢力抹黑,爭議較大,且先前交通部有否決一次,目前捷運局會先採提速到 18km/h,希望一圈控制到 75 分內,讓尖峰班距先縮小到 7.5 分鐘為目標。 - 號誌模式:大順路段有一個特徵就是「近端設站」,列車在路口前停下來,好處是可以順便等紅燈,較不會造成走走停停的搭乘體驗。因為有這個設計,大順路段主要路口均取消優先號誌,改採固定號誌週期。而讓輕軌能順利通過路口不停的方式,就是給輕軌前進較長的時相,好讓他在這段時間(例如 100 秒內),順著連鎖的綠燈前進到下一站,在月台等完整的紅燈後再向前,如此輕軌減少停等,也不會影響交會路口橫向的交通。
昨天實際體驗大部分還算順暢,僅有在 C24-22 之間似乎較多停等狀況,原因之一就是當人潮讓輕軌沒有一進入自己的時相時就啟動,有可能整個時相跑完輕軌還沒到站,就要在中間等一個較長時間的紅燈。但是當輕軌順進帶的秒數設太長,則輕軌到下一站後還是要等,整個速度也會因此拉不起來;但若秒數太短,列車會卡在路中等紅燈,又要依序跑完直行/交會的號誌,因此這些參數設定都還要磨合。 - 車站人潮:由於剛通車時人潮太多,因此會有人難以接近刷卡機,另外單邊設站的路口只有一個出口,雖然有設置庇護島,但居民下車後常擠在車站出入口,甚至進入軌道區拍照,造成列車開過時一定的危險性,這部分除了動線引導,根本問題還是列車班次要足夠。
-
運作時間:目前輕軌還是在 10:00 開出末班車,雖然因為行駛距離比較長,很多地方 10:30 之後還能搭到輕軌,但對於夜間工作或遊玩旅客,常常面臨無車可搭的狀況。由於延長營業時間不牽涉列車數量,較大問題是員工勞權問題,這是捷運局可先和捷運公司、基層員工溝通後執行的。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