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通膨率在今年9月創新高,並在 10 月達高峰, 11 月則降至6個月來的最低點,但物價仍持續上漲,埃及金融專家說,物價受黑市匯率牽動,導致通膨從未停止。事實上,因官方市場匯率兌換條件嚴苛,民眾難自由兌換,造成黑市熱絡。
根據埃及中央公共動員與統計局( CAPMAS )數據,埃及 10 月的年通貨膨脹率為 38 .5%,而 11 月降至 36 .4%,達到過去6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然而,埃及民眾仍抱怨物價持續上漲,叫苦連天,許多民眾吃了這一餐,不知下一餐在哪。與埃及過去的消費物價通膨相比, 2022 年的前 10 年平均通膨率為 12 .1%。
埃及金字塔報( Al Ahram )邀請埃及經濟學家馬赫迪( Hanian El-Mahdy )和銀行金融專家埃爾貝赫( Mohamed El-Beih ),特別為此現象進行剖析。
馬赫迪稱,用來衡量通膨的標準是各種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物價上漲後,抑制埃及人民的購買力,導致通膨率下降。但通膨率即便下降,仍然是通膨,意即價格仍在上漲,只是上漲速度較慢。
至於衡量部分,埃爾貝赫解釋說,埃及中央銀行在衡量核心通膨時,已經先排除一些波動性項目,包括政府定價項(如燃料)和季節性定價項(如蔬果)。
埃爾貝赫認為,僅用官方價格來衡量通膨是合理的。他說:「在衡量通膨時,我們會考慮商品在消費者群體和自由市場之間的平均價格。而像白糖這樣的特定大宗物資,是由政府設定在消費者群體中的價格來規範,不能僅用自由市場價格來衡量。」
報導指出,埃及通膨的另一個驅動因素,是多種商品的「雙重定價」現象。以近期的白糖荒來說,儘管政府官方定價為 27 埃鎊,但商店內價格仍超過每公斤 50 埃鎊。觀察人士將此歸因於埃鎊兌美元的黑市匯率持續上漲。
馬赫迪指出,埃及現階段商品服務的定價受黑市匯率牽動,而非銀行的官方匯率。因此,只要黑市匯率升高,物價就會隨之上漲。
馬赫迪也說:「國際貨幣基金( IMF )所建議且普遍使用的浮動匯率政策,過去並未緩解埃及的經濟困境。埃及過度仰賴旅遊業、蘇伊士運河和其他來源的美元收入,但缺乏強大工業出口能力,所以無法盡其所能地運用當地貨幣。」
馬赫迪強調,如要遏制此種泡沫通膨,亟需央行大刀闊斧執行單一官方匯率,以促進公平定價,並對抗通膨。
馬赫迪與埃爾貝赫都認為,關於埃及目前高通膨率的主要解決方案,便是消除美元黑市(平行市場)。
自去年3月以來,為應對不斷緊縮的外匯,埃及當地貨幣三度大貶。目前官方市場(銀行),1美元可兌 30 .9埃鎊(約新台幣 31 .3元);而在 2011 年埃及革命前,1埃鎊可兌新台幣6元。
黑市目前的匯率將突破 51 埃鎊,主要是官方市場兌換條件嚴苛,一般民眾難以自由兌換,因而造成黑市熱絡。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