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則指責台大醫學系沒有把柯文哲教好的貼文之下,看到同樣是台大醫學系畢業,後來去德國唸人文科學博士的學長在下面留言:像柯文哲這樣的人是不會聽老師的話,老師怎麼教也沒有用。
我認識好幾個台大醫學系的教授,他們三不五時也會表達這些看法,有一個教授說:更誇張的是系上有開了很多類似的課,這些同學都不來上課,但卻願意花很多錢到外面去上類似補習學校所開的課。
我說這是一種流行、資本主義下面的運作、一種認同的標籤、還有交際應酬。
楊斯棓醫生在發表探討柯文哲是否真正有領杜聰明獎的系列論文當中,他貼出了新竹高中柯文哲的畢業成績單,柯文哲是新竹高中第一名畢業,當時新竹高中很變態,連各科的全校第一名都可以拿到獎,我記得柯文哲在三民主義這科目上面也是全校第一名。
想到少年台灣史的這段話:
「(年輕人)將來你們若進一步去了解,2000 年以來的歷史,應該也會感到困惑:為什麼有那麼多有名的人變來變去?這和黨國教育脫不了關係,黨國教育傳輸一套特定的意識型態,注重作文— 也就是做文字功夫,以虛為實,以假作真,只求符合題意 (反共必成領袖英明等)而升學靠考試,於是形成一個篩選會背誦,會作文的人才輸送帶。另外教育現場,充滿虛假風氣,等於教導學生作假、說謊才是成功之道。
一元化的教育讓成績好的人,從小出慣風頭,自我很大,也很自戀。因此我們會看到很多戒嚴時期,養成的菁英,不擇手段,只求個人的聲名和利益,沒有中心思想,沒有原則,有人永遠搶鎂光燈,不管舞臺在那。」
當你養成一種習慣以後,這種習慣會帶給你好處,但有時候也會帶給你傷害。
今天我主要不是要講柯文哲,要講王永慶,王永慶一輩子都用肥皂洗澡,有人寫文章來稱讚這是一種節儉,這種觀察完全偏離事實,這是他的習慣,一輩子永遠無法改變的習慣。
小時候我們常常被教導要節儉,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大部分人不覺得這句話有問題。
人生的前半場大致上這句話是正確的,但是到了下半場可不一定是這樣,最近成大醫院又有一個醫生年紀輕輕的就走了,許多人看到這個消息都會懷疑人生。有些人認為很多捨不得穿的高級衣服應該要拿出來穿,捨不得用的名貴餐具要拿出來用,捨不得喝的高貴名酒要拿出來喝。如果前半生有好好的努力的話,人生到了後半生這個階段,坐飛機應該坐商務艙,高鐵坐 6 號車廂,台鐵做騰雲座艙,對自己好一點。
我看我的不少朋友有這種想法,但很難做到。
「由奢返儉難、由儉入奢也不容易」。
仔細想想,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中了華人社會子女是生命延伸的思想陷阱,一直沒有感覺到自己生命的流逝,還有時間的可怕,然後在資源的運用方面,反正後繼有人。當初我看我的德國朋友跟他兒子收房租,成年的兒子跟父親之間的關係是平起平坐,權利和義務都一樣,那時候開始總覺得德國人這樣實在比較聰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才會好好的把握住時間,度過精彩的一生。
另外一個就是習慣的問題,習慣有時候會造成傷害,即使是好的習慣,節儉、勤勞這些,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客觀條件不一樣的時候,也會造成傷害。
我最近又受傷,前兩天心血來潮到跑步機去跑了 Sprint 間歇跑,這個訓練的課程只有 20 分鐘 2 公里,跑完之後覺得還蠻舒服的。
但我的習慣是一天跑 10 公里,跑完之後再勉強自己跑了 8 公里,已經兩天走路都跛腳,在月台上還有工作人員問我說需要輪椅嗎?
習慣成傷害!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