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抱信念自由﹐夢迴蒼生無路。孤苦吐盡心血﹐那堪真理幻滅。白髮志強難移﹐徘徊異國滋味。古稀從心所欲﹐惟期民主法治。滿街彩虹豔麗﹐誰知與我無緣。」–郭雨新
1908 年的今天,郭雨新出生在台灣宜蘭。父親郭根生是清前秀才。郭雨新 14 歲時﹐因父親過世﹐家道中衰﹐自宜蘭公學校畢業後便輟學﹐在母校擔任工友。
1924 年﹐宜蘭農業職業學校開辦﹐郭雨新以第一名考進該校﹐惜又因家貧,面臨輟學邊緣。幸逢當時台灣鉅富「林本源興殖株式會社」的董事長林松壽旅行到宜蘭﹐獲知郭雨新苦學歷經,頗為感動,於是解囊資助,郭雨新得以半工半讀。農校畢業後,郭雨新考入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前身)習農。帝大畢業時,一篇有關「農業政策」的論文,哄動全校。畢業後﹐旋被林氏延攬在他的公司擔任租務主任重職,一年後躍升為經理。
1939 年郭雨新隻身前往上海經商﹐在滬濱住了四年﹐因台北日本憲兵隊長調至上海﹐該隊長過去曾因郭雨新有反日傾向而注意過郭雨新﹐為避免意外麻煩﹐郭雨新乃遠走北京﹐並且舉家同往﹐經商於平津等地﹐直到大戰結束後二年﹐始返台灣。
郭雨新在日治時代沒有顯著的政治活動﹐而以經商為主。
郭雨新的政治生命﹐是在二戰之後才開始﹐而以 1948 年他正式加入中國青年黨為開端。
1946 年 5 月﹐台灣省參議會成立﹐當時由各縣市選出的省參議員總額 30 名。到了次年年底﹐國民政府因政治上的考慮﹐與民﹑青兩黨協商結果﹐同意由該黨各遴選三名黨員參加省參議會。1950 年 5 月 16 日﹐郭雨新以青年黨的身分﹐被遴選遞補為省參議員﹐開始他的政壇生涯。在省參議員任內﹐他率直以言﹐贏得「小鋼砲」的稱譽。因此﹐他的聲譽日隆﹐在青年黨內地位大升﹐身兼青年黨中央委員及台灣省黨部副主席。省參議員之後﹐郭雨新連任第一﹑二﹑三屆臨時省議會(第三屆臨時省議會視同第一屆省議會)的省議員﹐接著又高票蟬聯第二﹑三﹑四屆的省議員﹐前後擔任省級民意代表時間長達 22 年。
在議會裡﹐他確實以敢言直言見重。郭雨新的問政﹐不僅著重民生問題﹐對於高層次且敏感的國家體制﹑民主法治原則﹐他更擇善固執。
因此﹐他不時堅持言論﹑出版自由﹐強調自由民主政治﹐抨擊專制特權的思想與作風。在白色恐怖的政治陰影下﹐他早就大膽地對國民黨的「國庫通黨庫」等黨國不分的現象﹐提出嚴厲批判。
郭雨新的諤諤直言﹐使得他與其他四位同樣敢言的省議員─郭國基﹑李萬居﹑吳三連﹑李源棧─被社會上合譽為「省議會五虎將」。
1960 年﹐郭雨新參與雷震帶頭籌組的「中國民主黨」組黨行動﹐以實現其建立強有力的反對黨的民主信念。郭雨新與雷震﹑夏濤聲﹑高玉樹﹑許世賢﹑齊世英﹑李萬居同膺「中國民主黨」籌備委員會七常委﹐成為當時在野政治力量重要領導人之一。可惜﹐這個籌組中的反對黨﹐因國民黨以政治手段逮捕雷震等人而胎死腹中。
1973 年郭雨新想更上層樓﹐參加增額監察委員的選舉。監委係由省議員投票選舉﹐以郭雨新二十二年的省議員資歷﹐要在過去的同仁中贏得幾張選票﹐在情理上當不困難。然而﹐國民黨卻欲去之而後快﹐透過強力的黨政運作﹐全面封殺郭雨新﹐竟使郭雨新以零票落選。
但郭雨新仍不死心﹐三年後的 1975 年﹐他披掛參選增額立法委員(選區包括宜蘭縣﹑台北縣﹑基隆市)。他在競選傳單上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狀心未已」來表達他的決心。他提出尖銳明確的政見﹐包括:國會全面改選﹔廢除戒嚴令﹔司法獨立﹔總統﹑省長﹑台北市長﹐直接民選﹔清查國家行庫等等敏感話題。這位以「不死的虎將」自況的郭雨新﹐每場政見會的聽眾都是人山人海﹐然而開票結果﹐郭雨新再度落選。他以 80398 票﹐居落選者之首。
落選後的郭雨新﹐所受壓力更大﹐他的生意也被全面封殺。在備受政治壓力之下﹐郭雨新決心暫時離開台灣﹐經過國民黨當局的幾番刁難﹐才於 1977 年獲准出國﹐悄然赴美。兩年後﹐1979 年 12 月﹐台灣發生「美麗島事件」。郭雨新滯留在美。
出國後的郭雨新﹐最重要的政治活動是﹐籌組了一個叫做「台灣民主運動海外聯盟」的組織﹐並出任主席。此外﹐1984 年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改選總統﹐郭雨新曾在美國宣布競選總統﹐要和與他同齡的蔣經國競選﹐後來不了了之。
旅美期間﹐郭雨新與美國政界人物如國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索拉茲﹑派爾﹑李奇等人略有往來。華府國會山莊上有關台灣政治問題的聽證會上﹐常有郭雨新的蹤影。
1985 年 8 月,78 歲的郭雨新因肝臟併發症病逝美國,遺體歸葬台灣。
郭雨新去世的翌年,民主進步黨衝破黨禁而成立,再過一年﹐台灣正式解除長達 38 年的戒嚴。老先生在天有靈,當知他一生的奮鬥終於開花結果。
原文出自李筱峰網站,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