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使台北的美國外交官,與當年「黨外人士」和台灣民主運動關係最密的有兩位:高立夫(Ralph Clough)和班立德 (Mark Pratt)。高立夫一度暫代館務,不受蔣介石政府歡迎,已經去世多年;班立德八月十一日在華府以九十五嵩夀辭世。
班立德出身麻州世家,外交官生涯見証中國與台灣的政治轉型陣痛,他堅決站在民主自由的一邊,站在台灣的一邊,站在人民的一邊。
在國民黨黨國專制下,他與「黨外」康寧祥、林義雄、姚嘉文、張俊宏、江春男等過從甚密,蔣經國的外交部頗有煩言,但他並不為所動。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二年,他是美國駐台北大使館政治參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副處長,經歷美台關係調整和攸關台灣民主前途的美麗島事件。高雄大規模示威,林義雄約他一起南下實地觀察,林義雄和他一樣是旁觀者,卻被起訴,他對國民黨極不能諒解。
我看過他有關高雄事件及軍事法庭庭審的電報,詳實客觀,不受國民黨宣傳所惑;他也配合美國在台協會主席丁大衛,勸請蔣經國對被告從輕量刑。
劉宜良(江南)寫蔣經國傳,在舊金山被謀殺,班立德正擔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處長。主謀陳啟禮得手後在舊金山向軍情局報告的電話被美國電訊情報掌握,國民黨想以辦到汪希苓為止,但國務院所知情報,涉案層次更高,不肯以犧牲汪希苓了事,美方不斷交涉,直到蔣孝武突然被外放駐新加坡副代表才結案。
中國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時,班立德擔任駐廣州總領事,廣州並沒有動盪,但他堅持民主與人道關懷,留給我永遠的感念:當年紐約世界日報編譯丘紹琪,經盧世祥兄聯絡,從北京打電話給我,說她中國籍的先生因赴北京搜集論文資料,北京封城,拿不到美簽出不來,隨時會被拘捕。
我毫不猶疑的把班立德總領事,和駐北京大使館政治官員的朋友名字給她,讓她接洽。美國大使館因方勵之教授尋求庇護,住在館內,大使館進出被中國公安嚴格控管,而去廣州路途遠,購票查身份,更易被逮。班立德二話不說,通知大使館領事官,讓有外國身份的丘紹琪,帶她先生的護照去大使館簽証。
丘紹琪的先生就這樣不必親自到大使館,便取得簽証,驚險逃脫魔掌。班立德站在民主的一邊,站在人民的一邊。
班立德姓氏 Pratt 英語發音,與「班」並不接近,他自我介紹他「姓班,班超的班」,表示他對「班超」心懷敬慕。這位急公好義的「班超後代」是台灣人患難中爭取民主的忠實友人,有這樣一位友人,那是台灣人的福氣,享有人權與民主的台灣人,會永遠懷念他。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