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居住正義」大遊行的各黨頭人,在遊行現場說不清楚他們的「居住」與「正義」到底是什麼?在遊行結束之後,民眾黨柯文哲甚至否認主辦、時代力量則是終於承認所謂的居住正義,其實是「買房正義」,並且透過蛋黃區購屋房貸試算,粗暴處理成這就是「居住不正義」。
台灣基進作為一個篤信「社會自由化」的政黨,我們強調,居住正義必須落實在「居住」上,而非「購屋」一事,必須是讓人人都有地方住,而非人人都買得起房。如今的房市因為制度的不健全,加上資金寬鬆熱錢湧入,造成房市的「投資市場」是大於「居住市場」,促使房價不斷攀升,真正有居住需求的人反而負擔不起,大多數的民眾不僅買不起房,更是住得不好。
近年,政府為在居住正義上改革,提出各項相關政策。其中今年祭出的「新住宅三箭」,根據調查五成的民眾認為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居住市場結構性的根本問題,然而僅 5.1% 的認為非常有幫助,以租屋補貼為例,僅能短暫讓民眾有感,無法從根本解決租屋黑市的問題。
因此我們認為唯有正視「居住」問題,改革現有租屋及購屋市場的不健全,以及搭配社會住宅的興辦,並均衡區域產業發展,才能夠解決住宅供需失衡及高房價問題。
檢視目前中央及地方在居住正義上的施政,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中央與地方各自為政,互相之間的溝通與協調還需要更緊密的配合,必須有完善的居住正義的政策願景,以保障人民居住權益為首要政策目標。
因此,台灣基進對於居住正義的政策主張,涵蓋「租房市場」、「社會住宅」、與「使用權住宅」三大面向。
- 首先是透過健全租屋市場,回應台灣三分之一的租屋人口的困擾以及提升房東提供友善房源的動機與配套措施;
- 再來則要求社會住宅的比例從顯著不足的 0.3% 至少拉高 12 倍,且改善目前社宅運作的問題(如改為「輪候制」與「以所得作為租金定價標準」;
- 最後,則主張興辦「使用權住宅」,來解決因為收入超標不符合社宅資格,但卻又不夠有錢負擔得起高額的房價 ,而面臨到居住困境。
綜上,我們認為,要解決居住正義的問題,最後應走向國土平衡、首都減壓。在台灣各區依據地方特性,發展戰略產業,並於區內設置一定數量的公共住宅,就業與居住兼顧,不是所有的人都要住進蛋黃區,而是要讓所有的地方,都成為宜居的地方。
原文出自台灣基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