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做個好人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Free-Photos

不要再浪費時間爭論什麼是個好人,做個好人吧!

但做好人要怎麼做?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是好人,通常表現在日常小善行上,如讓座等。但他們在面臨更大犧牲時,他們可能不願意提供幫助。

在功利主義觀點中,只要行為能提升最多人的幸福,即可認為是善行,而不關注行為的出發點或內在動機。在康德的觀點中,出於「義務」而行善的人比出於「情感」而行善的人更具道德價值。

然而,這兩種觀點都被質疑忽視了“好人”的內在特質,即不僅行為善良,且願意、樂意去做善事。康德和功利主義者都過度強調責任和結果,而忽略了成為好人的內在動機和情感。

這種無私可能源於對宇宙的深深敬畏感,對人類生命的深深尊重感,或者只是對生活的深深喜愛感。在我看來,如果有什麼能將人變成善良的人,那麼這就是一種寬容的精神,它可以接納這個世界的痛苦與悲慘,以及一種尊重生命的渴望,無論這個生命是多麼微不足道或者是多麼困難。

一個好人對待世界的態度將不再是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去測量生活的價值,也不再是從康德主義的角度去努力符合道德規範,而是將全世界的一切生命都視為具有無窮價值的存在,並努力以愛和理解去對待它們。

這種人的善良不再只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內在的品質,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一種對世界的敬畏和理解。

這種無私的愛並不容易實現,它需要我們去理解和寬恕那些看似不值得我們理解和寬恕的人。它需要我們去關心那些在我們看來可能並不重要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依然堅持我們的理想和價值觀。但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好人的品質。他們的行為並不是基於外在的規範或者期望,而是基於他們內在的愛和尊重。他們的善良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或者避免懲罰,而是因為他們真心愛護這個世界和其中的一切生命。

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做好事不再是一種負擔或者責任,而是一種快樂和自我實現的方式。

圖片來源:Pixabay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