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推出 Threads ,被認為是與 Twitter 較勁,但事實上台灣並不風行 Twitter 。專家分析,錯過關鍵時間點、初期沒有中文版等都是主因,而 Meta 站在 IG 用戶基礎上,已有很好的立足點,同時補足其文字分享的侷限,能否持續熱度還要繼續觀察。
臉書(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旗下社群品牌 Instagram 今天推出主打文字分享的應用程式 Threads ,繁體中文版在台同步上線,短短 4 小時已累計 500 萬註冊量,業界都認為, Meta 此舉就是要向推特( Twitter )較勁,形同 Meta 執行長兼臉書創辦人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與擁有推特的馬斯克( Elon Musk )之間的社群大戰。
「 Meta 此舉就是衝著推特而來」, 3C 達人林小旭對記者分析, Threads 上半部的介面設計感覺是 IG ,下半部則是推特,用戶可上傳照片、影片和連結,感覺確實是強化了 IG 的文字互動功能,「但與其說是文字版 IG ,不如說是縮小版的臉書」,許多功能與臉書更為相似。
Meta 背後盤算為何,林小旭分析,「臉書使用者年齡日趨偏高,已是不爭事實」, IG 用戶相對年輕化,但又是以圖片和短影音為主的社群分享模式,看得出 Meta 是希望創建一個新平台,能補足過往對 IG 文字表達有限的這一塊市場需求,換言之,可能期望以年齡分眾來區分旗下社群品牌平台。
3C 部落客壹哥指出,觀察近這幾年, Facebook 、 Instagram 用戶互動性與黏著度降低,許多年輕人開始嘗試「新社群」, Meta 積極提出相對應策略,從 Facebook 、 Instagram 這幾年陸續嘗試類似抖音的短影音、類似 Snapchat 的動態貼圖、類似 Podcast 的廣播專區、以及這次推出的 Threads ,都可看出他們希望留住用戶。
而一個新的社群平台誕生,也意味著將有另一波網紅誕生,未來 Threads 會不會成功,林小旭認為「要打一個問號,還要繼續觀察熱度」。
不過,他補充, Threads 是直接用 Instagram 註冊,用戶可「無痛」新增到一個新的社群平台,由於創建一個新帳號,對很多用戶來說很麻煩, Threads 此舉等於跨越社群平台能否壯大的門檻,如果能夠吸納 20 %以上的 IG 用戶、坐擁2億帳戶,就能與在全球約有2.5億用戶的推特相抗衡。
壹哥則認為, Threads 本身也是屬於開放式社群,使用起來類似 Twitter ,但是又可以連結 instagram 的用戶,加上雖是新的社群平台,在發展初期就可看到許多 KOL 、網美、明星、乃至新聞平台都有註冊、發文,已經站穩一個很好的立足點。
Meta 想較勁 Twitter 的野心雄厚,但 Twitter 為什麼在台灣紅不起來。林小旭認為,這是時間序的關係,回到 2006 年臉書剛問世初期,也是乏人問津,會竄紅還是因為「開心農場」,大家都為了要在上面種菜才開始申請帳號,進而使用社群分享功能,之後再一路壯大到現在的規模。
他指出, Twitter 是在臉書之後才出現,一開始只有英文版,對台灣人來說使用介面不太友善,由於用戶不多,更會導致許多人上去看不到什麼朋友分享內容,導致這個平台在台灣更趨邊緣化。
不過,他也說明許多國際名人如美國前總統川普、馬斯克等都會透過 Twitter 發布重要訊息,在國際資訊傳播上有其地位,但由於 Twitter 是定位審查較為寬鬆的平台,也有很多限制級的內容在上面流竄,社群安全也是一個隱憂。
3C 部落客壹哥表示, Meta 的設定以社群為主, Twitter 則偏向提供訊息為主,兩者出發點本來就稍有不同。另外, Facebook 、 Instagram 偏向封閉式社群,可讓用戶保有個人隱私。而 Twitter 則較偏向開放式社群,較沒有地域性限制,隱私性也較低,而台灣用戶還是較習慣與熟悉的人交流、分享生活,也是台灣用戶相對青睞 Meta 的主因。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